寨卡病毒持续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英国、丹麦、葡萄牙又相继发现输入型寨卡病毒感染者,不少欧盟国家正采取措施严防寨卡病毒。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29日表示,考虑到该病毒由蚊媒传播,寨卡病毒冬季在欧洲传播的风险极低。
意大利卫生部29日建议孕妇及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慢性病”的人不要前往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国家。意卫生部当天发布声明,同时禁止从寨卡病毒流行地区返回意大利的公民进行无偿献血。
国家卫计委:我国存在寨卡病例输入风险
对于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情况,国家卫计委29日表示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我国大陆尚未发现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我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低。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也有输入病例报告。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感染后症状多为轻微发热、红疹,极少出现重症或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该病主要预防措施为防范蚊虫叮咬。
国家卫计委表示,将从多方面做好疫情防控:一是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沟通,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情况。二是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及时研判疫情输入风险。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向有关部门通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风险评估结果,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四是参考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防控和病例诊治进展,组织专家制定疫情防控、疾病诊疗等方案。五是研制检测试剂,加强重点地区病例监测和防控。六是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