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节前慰问扫描:兰州给单身汉送"老婆本"

2016-02-03 11:31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不光“米面油” 还解心中愁(精准送温暖·送什么)

干部给刘春(右)送来轮椅。

本报记者 刘洪超摄

刘芹芬(中)在签收相关物资。

本报记者 杨文明摄

堡子村干部将春节慰问金交给李文云的弟弟李文奎(右)。

贾若舟摄(人民视觉)

年末岁尾,又到“新春送温暖”的时候了。今年的慰问有哪些新的做法?

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瞧瞧一些地方“精准送温暖”的新探索,看他们如何把群众最需要的暖意送到心窝子上。

——编 者 

甘肃兰州

给单身汉送“老婆本”

柴秋实 牟 健

年关将至,单身汉李文云没有想到,前来“新春送温暖”的几位熟客,将给他送来娶媳妇的希望。

李文云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堡子村人,上有七旬老母,下有残疾的光棍弟弟,去年全家收入仅有8000多元,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两年试着种了3亩百合,但收益还没有见到。

乡镇干部、驻村帮扶队员和“双联”干部等熟客的登门,让李家小院顿时热闹起来。今年的温暖,除了米面油和对联等“传统物资”外,又有哪些新意和惊喜?

穿过人群,李文云一直在找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的梁怡和王晓霞,这两位是对口帮扶李文云的“双联”干部。前几天,这两人带来了第一拨温暖: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就业,区政府新提供了400个城市清扫保洁员岗位,管吃住,月工资2000多,李文云的弟弟刚好符合条件,迅速上岗了。

惊喜还在后面。

“这第一笔钱5000元,是村里的兰州明旺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给的分红”。村支部康明旺书记坐在炉子边,仔细地给李文云算着这笔1万多元“巨款”的明细。李文云去年以一笔3年期5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贷款,入股合作社,每年底合作社要向他发5000元的分红。

“第二笔钱3440元,是区政府为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发放的补贴。”鉴于百合、中药材等产业增收效果明显,适宜本地种植,区政府通过引进新技术、延长产业链等方法,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前两天已有技术特派员到地里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了,过了(正月)十五还有百合种植技术培训课”,百合娇贵难养,及时送来的技术,让老李十分满意。

“第三笔钱2500元,是区政府为贫困户发放的临时救助金和春节慰问金。”李文云脸上的笑纹更深了,当谈及新年愿望时,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要继续扩大百合种植面积,“把娶老婆的本钱赚出来!”

辽宁调兵山

给残疾户送轮椅

本报记者 刘洪超

辽宁省调兵山是一座煤炭能源城市,棚改工程项目涉及城乡各个角落。

记者翻看调兵山市春节送温暖走访计划和困难户名册,“精准”送温暖改写了以往春节走访扶助模式。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金山新城小区在棚改后建立了20多栋住宅,其中有两栋廉租房安置困难户20户,在分配房源的时候,市政府把身体残疾的困难户安排在一层住宅,对这两栋楼进行无障碍设计,仅此一项就多支出建设成本20多万元。残疾人刘柏权分到了一层住宅,虽身有残疾,但心灵手巧,从小学的修鞋手艺不错,残联就在小区门口为他设立了修鞋暖棚,小暖棚虽然只有五六百元,却在寒冬里给刘柏权提供了一个创收的平台。而刘柏权代步的电动三轮车刚好能停在自家窗户边,既便于看护又便于出行。

“这东西好啊,我都盼了好几年了。人家政府年年春节送东西,俺也不好意思提出来换换样啊,这回真是可了俺的心了!”入冬后刚搬进大明镇棚改新区的刘春笑得合不拢嘴。大明镇是依托该地区第一口矿井建立起来的,统计局副局长李光下派到该镇明西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对社区困难户逐一走访核实。李光发现,40岁残疾低保户刘春是没啥经济来源,但她家很多近亲都在农村耕作,经常接济粮食和衣物,储物间像个小粮仓,倒也不缺吃不少穿。李光就把原定送给刘春家的“米、面、油”这老三样换成了拐杖和轮椅,支出没有增加多少,却让刘春久违的期盼得以实现,等开春儿后她就可以坐上轮椅到户外晒太阳了。

晨安小区是调兵山市最大的棚改小区,人口复杂,老弱困难户较多。入冬以来,晨安社区开通“送温暖10分钟服务圈”热线,一接到电话,社区干部10分钟内到场,为困难户解决难题和求助150多项。

云南楚雄

给低保户送政策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油和米,我和你。东西一放,王丽珍和刘芹芬拉起了家常。

85后王丽珍,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蟠猫乡副乡长。赶上寒潮,贫困群众过得咋样?记者跟随她到彝家农户刘芹芬家中一探究竟。

王丽珍和刘芹芬算是老相识。“刘大姐丈夫的哥哥自小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一直由刘芹芬、邓光在夫妇照料;前几年刘大姐的丈夫也因意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日子一下子陷入困境。”还没进屋,王丽珍就向记者交代了刘芹芬一家基本情况。

“看病有新农合,危房改造有补贴,养老保险也有政府代缴,孩子上学到时候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刘芹芬告诉记者,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家里有了困难,总少不了麻烦王丽珍。

“有问题就联系我们村镇干部,你不方便跑的有咱干部来代办。”王丽珍说。

牟定县推进精准施保,要求县民政局领导带队实现百分之百入户调查,让民政帮扶政策落到了一个个困难家庭。“属于民政主管的直接告诉申请程序,不归民政主管的告知咨询渠道。”牟定县民政局局长李家喜说。

“刘大姐,咱们牟定今年推进精准脱贫,也有惠农扶持政策,可以送4头猪崽、3只小羊、或者一头牛犊,您看选哪个合适?”王丽珍说。

“家里缺人手,放羊没人管;家里已经有头牛,多来一头不麻烦。”刘芹芬说,养牛当存款,可以应急。

前段时间刘芹芬查出患了胆结石,因为担心没人照顾家里,迟迟没有医治。“等您女儿放假家里有了人,就赶紧去瞧病!”临走,王丽珍挽着刘芹芬胳膊,反复叮嘱。“新农合报销有啥问题,您也随时联系我!”

“精准慰问,才能精准了解贫困户需求。年终送温暖,既要送东西,更要送政策、因户帮扶。”楚雄州民政局副局长祁云鹏说。

送温暖不妨学“暖男”(民生观)

说到节前送温暖,不知怎么,突然想起网上老说的“暖男”。

何为“暖男”?有个段子说得挺清楚:当你说“我感冒了”,回答“多喝点儿水”的,这不叫“暖男”;答“开门,我到了”的,这才是“暖男”。

“多喝点儿水”属于万能安慰,也属于形式安慰,心不在焉,有口无心;“开门,我到了”,说明真的关心,且有实质行动,体贴。

光体贴就完了吗?还不行!一位90后的“萌妹子”跟我说:“暖男”,就是过生日不送生日蛋糕!她解释:送蛋糕,路人也能送,属于“标配”,一看就不用心。必须个性化,有强烈的针对性,就着我的需求送,只有特别,才是用心,才能贴心。

90后的“恋爱经”咱不懂,还是说回送温暖吧——送温暖也要学学“暖男”。

首先,得告别花架子,尊重贫困户的最迫切需求。万金油式送温暖,就是掂桶油扛袋面,聊两句拍张照就走。又不是前些年了,贫困户要是不缺油不缺面呢?不缺你还送,缺的看不见,这不是形式主义是啥?哪怕是治标、救急,也要针对人家的真难和真急。

怎么才能告别走形式?没别的,只有真心诚意,把这事儿当成事儿。真摸底了,知道这家缺啥,自然就知道送啥了。家里有病人,医、药、报销是急需;家庭零就业,岗位、就业信息、就业培训是急需。一时送不那么到位,也应该奔着这个方向,想办法、出主意、汇集资源。不要说当成自己事儿了,能把群众当成一门亲戚,也一定会有贴切的关心方法,不会人家缺狗你送鸡。

我们现在说起扶贫,都不会忘记前头有“精准”做定语。其实,节前送温暖,也是一种特殊的扶贫,只不过更侧重于眼前困难而已,在精准上不应该有区别。精准才会更有效,才会更暖人心;敷衍了事搞过场,只会影响形象、影响效果。

我问那位“萌妹子”:这么高标准严要求,你男朋友不嫌麻烦啊?她回答:麻烦,才能考验真爱啊!恋爱是天性驱动,想必男孩劲头很大,不怕麻烦;干部这样送温暖,肯定比随便掂桶油扛袋面要麻烦得多,但是,麻烦,才能考验对困难群众的真感情,才能考验工作作风是不是严细深实啊!还是麻烦一些好,您说呢?(李智勇)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03日 14 版)

责任编辑:张普(QN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