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关系全民健康,关系到国计民生,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就将目光聚焦于医药领域。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
为谬论纠偏 为中医指路
让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正是从中医药宝库中发掘出来的。她赴瑞典领奖时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然而当前,不少人对中医药有两种误读,一是妖魔化,将中医药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视为洪水猛兽;二是神圣化中医药,将其当成祛除病魔的不二法门。这两种极端观点,都对中医药缺乏理性认知。屠呦呦等人对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告知世界中西医药各有所长,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潜力无限。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中西医结合,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和产业模式加快中医药发展,正是基于对中医、西医的全面认识,为谬论纠偏,为中医指路,为中医药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提供制度安排。
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四大方向
——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支持已获得专利的国产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
——健全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尤其要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推进医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绿色改造;
——结合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完善财税、价格、政府采购等政策,探索利用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医药产业化和新品推广。支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解决行业“小散乱”问题;
——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逐步理顺药品耗材价格。搭建全国药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价格、质量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振兴中医药迎来四大利好时机
一是《中医药法(草案)》已进入最后立法程序;二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在今年将会制定与实施;三是中医药成果不断呈现,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有36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四是中医药工业产值不断提高,2014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了73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值的1/3。此外,屠呦呦获得诺奖,也提振了中医药的信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