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播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创新境界述评》

2016-02-19 00:50 北京晨报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新华社18日播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创新境界述评》

《述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不断求索的历史性课题。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反复证明,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这是一条立足国情、应运而生的光明之路,这是一条着眼现实、顺应时代的发展之路,这也是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前进之路。

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已经建立70年的党组制度首次立规,对实施近20年的地方党委工作条例首次修订,党组和地方党委工作作出全面规范。

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大势,出台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面对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新形势,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面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

一系列举措使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使党执政治国的组织制度基础更完备,使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015年1月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

自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支持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相统一,狠抓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立不起来。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来保障和彰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健全人大监督制度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及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

从立法法的修改到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从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到授权最高检在13省区市开展公益诉讼试点;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充分履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职责,到出台文件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的作用;越来越严格的执法检查,越来越频繁的专题询问,越来越显著的监督效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实践方式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水平,基本政治制度焕发出更大生命力。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政协礼堂金厅举行。

截至目前,双周协商座谈会已举行46次,先后900多位委员和专家参与其中。这一中断了近半个世纪的做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接续和创新。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有“管法的法”之称的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到进一步健全立法工作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按照法定程序对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作出授权决定……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法律途径越来越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法律保障越来越坚实。

2015年岁末,一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磅文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衡量标准,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

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要依照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从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到开展国务院部门权力责任清单试点,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审计监督制度……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不仅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更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4项改革,剑指司法体制改革长期存在的痼疾和难点;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案件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给“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架上高压线;在深圳、沈阳设立巡回法庭,“去地方化”避免了司法审判受到干预;出台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意见,律师执业权利进一步保障。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