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行业,每天都发生着新鲜故事。“把中国制造卖到国外去!”就在几天前,大龙网总裁冯剑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在比利时泽布鲁日贸易区建立一个拥有200个精品产业馆的超大型中国精品城,打通中国制造产品在海外的线下体验,让跨境电商实现O2O。
涉足跨境贸易
拿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6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冯剑峰并不安分,放弃了国家航天局的安稳工作,成为中关村里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此时,冯剑峰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经营网络电话——20年前的中关村,互联网正在萌芽,国内用户少之又少。时年32岁的马云当时也在北京跑业务,忍受着白眼,到处解释何为黄页、何为互联网。
不过冯剑峰却看到:当时市场上的国际长途话费一分钟高达十几元,低成本网络电话应该大有可为。同济大学建筑科班出身的他并不懂技术,只好买教材自学编程,开发了类似于如今流行的Skype网络电话系统,很快迎合了市场需求,不久后,他将分公司开到了上海。
这次牛刀小试仅持续了两年,但因种种原因被叫停。随后,冯剑峰赴日本求学,他希望自己能吸收世界各地的新鲜知识,为下一次创业打下基础。直到2002年,冯剑峰来到加拿大留学。在与来自俄罗斯、印度、以色列等国的同学闲聊中,他了解到这些国家的软件技术其实是世界级的,但在北美市场却难觅踪影。又一束商业的灵光被瞬间点燃。
这次折腾,冯剑峰第一次真正涉足到跨境贸易行业,也让他打开了一扇窗:跨境贸易背后藏着巨大的商机。当时,从网站的维护到交易再到客户对接,他一个人身兼数职,而月交易量竟高达300万美元。
几乎是信手拈来的成功,让冯剑峰赚得盆钵满盈。在冯剑峰的记忆里,高峰时期公司每天可以赚50万到100万元,他也因此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财富积累的同时,他一年有六七个月时间都在休假,还在加拿大购买了小岛和属于自己的游艇,生活过得相当惬意。
告别安逸生活 重新开始“折腾”
两年的“世外桃源”生活,冯剑峰开始感到厌倦。他于是想找一个“海阔天空”的领域,让人不那么容易触摸到“天花板”。
“那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时代。”冯剑峰说,依靠技术创业,很容易遭遇瓶颈。就在他内心不安分的同时,他所在行业的竞争加剧,带来的是利润从80%降到15%,冯剑峰决定结束这种“安逸”,并重新开始“折腾”。
2008年,冯剑峰只身来到硅谷。在硅谷一呆就是一年多,并真正接触到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链条:他走遍跨境电商所涉及的客户、用户、物流、海关、交易、市场等上下游流程。
“很多跨境电商的老板认为市场的末端是销售,而没意识到其实是客户。”冯剑峰说,在他与国外客户接触的经历中,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他所在小区的保安,都基本能辨别出来哪些人是他的客户。
加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就在前几天,他带着几个员工去休假,结果却半途而废。“电话响个不停,都在谈工作,像啥子休假嘛?”冯剑峰笑着抱怨说。
寻找“天花板” 每次挑战都是一次创业
如今冯剑峰的观念是,跨境电商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国家战略还是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来看,跨境电商B2B模式超越B2C模式,成为整个行业最大的增长点,早已毋庸置疑。在大龙网内部,早已用“跨境贸易”概括了自己的跨境电商B2B业务方向,为中国制造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冯剑峰说,对于B2B跨境贸易而言,商人之间没有交流和信任,也就没有交易。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冯剑峰寻找到新的路径:移动互联网+外贸。通过线上APP解决跨境商人之间的连接与沟通问题;通过线下合作伙伴全球网贸会,实现品牌发布、样品展示、商务洽谈等全球本土化落地,解决信任问题。
冯剑峰认为,跨境贸易是一个“天花板”很高或者没有“天花板”的领域,比如在俄罗斯或比利时开展业务,两国政策、商人思想等多方面的不同,都是挑战,每到一处,都是一次创业。
冯剑峰说,玩跨境电商,除了信心、勇气和实力,再好的攻略,都不如强大的向导,但他自己没有向导。“我的向导就是自己兴趣和爱好,我对跨境贸易很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