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发布

2016-03-01 03:3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立案同比增三成

最高法院昨天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梳理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十大变化。

立案制度重大变革

——房屋拆迁等行政诉讼“立案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最高法院推出三项举措解决立案难。首先,是实行立案登记制。从去年5月1日开始,最高法院出台规定,将立案审查制改革为立案登记制,对法院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去年5月到12月,全国法院共登记立案994.4万件,同比增长29.54%,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政府信息公开等行政诉讼“立案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行政案件同比增长66.51%。此外,法院还积极拓展诉讼服务平台,并健全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防范干预过问案件

——通报12起干预司法典型案例

去年,最高法院确定在全国法院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立内外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录入专库,对法院外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均将全面、如实、及时地予以记录,并对责任人员进行通报。

目前,中央政法委分两次通报了12起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典型案例,最高法院也分两次对机关内部人员违反审判纪律、廉政纪律、充当诉讼掮客的案件予以处理和通报。

加强司法人权保障

——通过审判监督三年纠正重大冤假错案23起

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去年,各级法院共依法宣告1039名被告人无罪。2013年至2015年,最高法院监督指导各级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重大刑事冤假错案23起。在北京等18个城市开展刑事速裁程序改革,对轻微刑事案件快立快审快判,防止超期羁押。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国212个试点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审结刑事案件共31086件32188人,当庭宣判率达95.9%,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率为0,被告人上诉率仅为2.13%。此外,最高法院会同公安部规定,从2015年2月开始,刑事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不再穿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彰显了无罪推定的理念。

提升司法公开

——公布1448万份裁判文书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国所有省份基本建成辖区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总访问量达87.85万次。截至2015年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1448万份裁判文书。中国执行信息网累计公布被执行人信息3434.7万条,提供执行案件信息查询3685万人次。去年,最高法院还开通了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

惩戒“老赖”

——拦截357.7万人次买机票

去年,最高法院修改惩治“老赖”的司法解释:对失信被执行人全面限制非生活或经营必需的消费;拓宽被限制主体,从个人扩展到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惩戒的范围从现实的社会活动扩展到网络虚拟空间;建立全社会失信惩戒联动机制。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308万名被执行人被纳入黑名单,累计拦截357.7万人次购买飞机票,59.88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以上车票。最高法院还与国家工商总局合作,通过网络专线推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数据,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管,系统运行以来,共有139.4万失信被执行人被纳入名单,拦截注册登记6686次。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