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视转型艰难,如何打破互联网化僵局?

2016-03-31 14:44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去年到今年,海信、康佳、TCL、长虹、海尔等品牌的声量越来越低,包括三星、LG等日韩品牌也在市场关注度上逐渐呈颓废之势。在酷开、小米、乐视等年轻化互联网电视的冲击下,曾经风靡中国亿万家庭的这些大牌电视在互联网浪潮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转型”是这些传统电视厂商近两年频繁念叨的词,“互联网思维”也是一直强调的概念,而且也在网络销售渠道建设、视频内容合作、品牌互联网营销推广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落地动作,但为何依然深陷僵局,成绩不佳?

究其根本,都是被“互联网思维”害的。多数传统厂商认为让电视接入互联网,把销售渠道搬到网上,把在线视频量增大就是互联网化了,就是互联网电视了。实际上,这这是对“互联网化”的最大误解,也是“中毒”最深的表现。

“互联网化”的内核并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目标消费者,是用户。在“互联网思维”中,互联网只是一种基础支撑工具,思维是指站在市场和用户的角度洞察消费痛点,并对以往技术、产品、服务进行创新和迭代,引领需求潮流,进而不断地提高用户忠诚度和社会化口碑传播。

微信之于QQ就是腾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创新,QQ是传统型的即时聊天工具和交友工具,但微信基于移动终端和通信网络发展而创新出的全新社交工具,是腾讯在社交领域成功转型的一个案例。如果按照先有多数传统电视行业的做法,无非就是在QQ上不断地做做文章,那么就不会有微信的存在了。

经过2015年的全盘发力,互联网电视产品更加深入人心,市场渗透率不断走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互联网电视的市场份额达11%,预计2016年或达20%。毋庸置疑,互联网电视已经逐渐正在成为市场的主角,而不再是萌芽状态了。

在互联网大浪潮下,传统企业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在去年扎堆“分家”,纷纷将各自的互联网电视品牌“放养”,与小米电视和乐视电视在线上进行厮杀。其中包括,酷开脱离创维母体,作为独立的互联网电视品牌自主运营,海信宣布独立Vidda品牌,康佳的KKTV出走单干,TCL联合爱奇艺推出爱奇艺电视。这个阵营还包括长虹的ChiQ和海尔的摩卡。

不过从各品牌公开的销量数据和用户关注度上来看,目前只有销量超过百万,运营终端量超过1500万的酷开与小米、乐视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他品牌的市场表现还有待提高。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