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目前看来,本届核安全峰会是这一会议框架下的最后一届。在核安全峰会即将告别演出的时候,人类似乎离那个无核的世界还相距甚远。核安全峰会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当今世界核有多不安全?
核恐怖威胁日益突出
新华社援引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副研究员尼古拉斯·罗思的话指出,全世界原来共有57个国家拥有武器级核材料,自1991年以来,其中30个国家已彻底清除了这些材料。自1978年以来,全世界有65个研究用核反应堆从以高浓缩铀为燃料转为以低浓缩铀为燃料,超过100个高浓缩铀研究堆已被关停。
然而,可以确认的是,核安全依然面临多重挑战。比利时机场爆炸的阴霾尚未散去,恐怖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多。新华社评论称,虽然迄今尚未发生过重大核恐怖事件,但随着“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崛起,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正在变得更加突出。其次,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核材料扩散和流失的风险仍在不断攀升。此外,一些国家仍储存有不必要的高浓缩铀与钚。“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早已表露出取得核物质的兴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日前撰文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近日发出警告,恐怖势力掌握核武器的威胁越来越大,不容忽视。法国核工业设施曾多次被无标识无人机飞掠,20多年来,该机构记录至少2800起核物质走私、丢失或非法拥有事件。
峰会解决了哪些核问题?
主要成果在于“设立规则”
核安全峰会已举办三届,虽未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但在设立规则和凝聚共识方面有所成果,让国际社会的核安全认识不断提高,并就任务、职责逐渐定向,达成诸多管理措施。
2010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首届核安全峰会上,会议通过了一份《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确认各国愿共同行动防范核恐怖主义、确保核材料管控、防止不法交易等,呼吁国际社会在4年内确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安全。
当时,乌克兰、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相继承诺消除境内剩余的所有高浓缩铀,美俄两大有核国家也签署了一项将武器级钚转化为民用核反应堆所需燃料的新协议。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而后召开的第二届首尔峰会以“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为主题,会议通过《首尔公报》,内容涉及全球核安全体系、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与核能安全等11个领域,共提出了13项非约束力承诺或鼓励措施。
2014年第三届荷兰海牙峰会上,就进一步推进防范和打击核恐怖主义目标寻求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与合作。与会领导人在减少高浓缩铀核材料数量、增强放射性材料安全保障措施、增进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等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中国有哪些核安全贡献?
提核安全观建核安保中心
中国在历届峰会上的表现值得一提。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历届核安全峰会,呼吁国际社会提升核安全能力、增强各国人民对实现持久核安全、核能事业造福人类的信心。
在2014年海牙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核安全观”,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在核安全峰会的多边平台下,双边核安全合作也在积极开展。例如,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的成立成为核安全领域的一个范本。该示范中心于2013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可为亚太地区各国提供系统、全面的核安保教育培训。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此前表示,习近平将在本届核安全峰会上作主旨发言,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介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并提出加强全球核安全的实质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