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科研人员愿意做成果转化

2016-04-07 03:07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仅20%科研人员愿意做成果转化

尽管科研人员是最适合创新创业的人群,但调查显示,只有20%的科研人员表示愿意去做科技成果转化等创业活动。昨天举行的2016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表示,科技评价、激励机制等缺位,导致科学家不愿意创业,这也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原因所在。

陈章良表示,自己曾经在多地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其实并不高,好多项目是空心的,只是加上“互联网+”概念,其实是抄来抄去的内容,缺乏真正在技术上的创新,因此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最终在一年后无疾而终了。

另一个调研则显示,在大院大所和高校的科学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很支持创新创业,但当问到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去创业时,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可以创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

在陈章良看来,这些有深厚技术积淀的科技人员,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缺失这一环,直接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

陈章良表示,现在无论教授晋升、评选院士,都只看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等。即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也无助于学术评价。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机制也不鼓励创业,因为其中“只有研究经费,没有转化经费”。第三,我国的科研成果保护力度也远远不够。陈章良还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提出建议,以后科技转化有巨大社会效益的,是不是也能评院士?

据新发布的《2014-2015年度学科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则仅有5%。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高达70%到80%。

报告提出,创新人才激励不足,职务发明专利权在单位,研究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奖励、报酬非常低等因素,也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