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震后六年:“数说”新玉树之“变”

2016-04-15 01:53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玉树震后六年:“数说”新玉树之“变”

玉树市民扎保用镜头记录下了玉树震后6年的变化,“拍了30000余张照片,这6年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重生,我们玉树人也在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官方统计,共有2698人罹难。2016年4月14日,玉树震后6周年纪念日在一场春雪后悄然而至。

“重建的时候,有人说重建3年跨越20年,我不相信,现在说(跨越)50年我也信。”38岁的索南江措原本街头自由市场从事佛珠生意,震后6年挣得5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已在西航社区买下一间铺面用于经营藏族饰品。

“来玉树的人多了,生意好做,我们先把质量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玉树人对自己的要求。”索南江措说,“今年打算在网上把销售也做起来,通过快递直接发货,新玉树就是我的品牌。”

玉树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5年间,玉树市共建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谐家园、生态环境六大类837项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

“这几年的玉树好像一下子‘活’了起来,有点大城市的味道,行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都会被别人多看上几眼。”“80后”小伙尕玛秋江自诩为“吃货”,“现在玉树大大小小的西餐厅就有十几家,‘牦牛排’搭配鲜榨果汁可是很多年轻人的最爱,消费也就200来块钱。”

有着750多年历史的禅古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在玉树最大的寺院,曾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禅古寺僧人嘎松巴丁于震后第3年分到一室一厅的僧舍,“电视能看上50多个台,不过手机和ipad基本已经取代了看电视。”

禅古寺洛卓尼玛仁波切(意为“活佛”)介绍,禅古寺遗址保护和异地重建项目上,国家投入达4240余万元,寺院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是震后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所捐建,项目总投资6360万元。其中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捐资2396万元,于2010年7月动工,2012年3月竣工,现在共有41个班级,2090名学生。

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校长伊羊说,“现在学校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课余时间还有专门的老师负责钢琴、街舞、足球等兴趣课程,学校秉承真善美的教学理念,希望孩子们学真知识,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发现美并塑造心灵之美。”

“印象里的玉树只是一片草原,2014年第一次到玉树就被震撼,有了做高端旅游的念头。”广东籍商人李昌辉现往返于粤青两地从事“体验式”旅游,“玉树在自然风光、人文宗教以及探险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而且地接能力已经满足。这里搞旅游没问题。”

据玉树州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5年间玉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03亿元。

罗乐曾是一名工作在东部地区的演艺经纪人,而今一袭喇嘛红僧服看上去与藏地阿卡无异,法名噶玛西然嘉措。罗乐说,“前年我选择放弃世俗在当卡寺出家,在这里我找到了快乐,找到了最本真的东西,新玉树不仅是物质上的家园,更是精神上的富地。”

当日,玉树多个藏汉双语微信公众号在线上发起为逝者点亮一盏酥油灯、默诵六字真言的倡议。玉树籍诗人尼玛江才写道,“玉树,美丽在风雨,坚强在冰雪,绚烂在沧桑,感恩在真心……绝唱在苍穹,已把悲伤埋葬,高扬笑容。”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