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忆,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测试发现一个插座的两路信号中有一路不通,检测结果显示接插件设计存在缺陷,但另一路信号没有问题。研制人员之间出现很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成功可能性很大且撤离成本太高,另一部分人反对将风险带到天上去。
“最终我们选择撤离,抓紧完成接插件归零和重新设计生产,用其替换全部同一类型的接插件,为此推迟3个月发射。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的。”
他也记得,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时,最初舱门打不开,现场舱门先开一条缝,却又合上了。“事后大家猜测我当时一定很着急,然而并没有,我只是坐着等待,因为心里有底”。
周建平说:“我们在舱内准备了助力工具,万一航天员推不开,也能借助工具打开。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地面上进行了大量实验。
由于研发时间有限,神舟七号飞船原本用俄罗斯引进的舱外服出舱,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中国的科研人员产生了自主研制舱外服的强烈愿望,并最终决定这样做。俄罗斯在已经形成能力的情况下仍需要24个月来生产舱外服,而中国的神舟七号从研制到发射仅有3年时间。
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已经正式立项。对此,周建平坦言:“登陆火星,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航天员马克·沃特尼被困火星,最终在美国航天局和中国航天局的联合行动下回到地球。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近日提起这部电影,表示中美已于去年建立对话机制,计划今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
周建平则笑着说:“我也接触过一些美国航天界人士,《火星救援》反映的应该是民众的心声。”据新华社
中国航天计划
2016年6月
中国将在验收完工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
2016年9月
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6年10月
将发射搭乘两名男性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航天员在太空中更长时间驻留的试验。
2017年
中国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
2018年前后
将发射试验核心舱。
2022年前后
建造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目前计划于2024年结束寿命。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太空里唯一的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