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与美、德、意等多国科学家一起绘制出了冰河时代欧洲人群遗传谱图。5月2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冰河时期的欧洲人群历史》。
冰河时期的欧亚人群是否有连续性,是否存在人群重组?在该项目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对这些人类遗传问题作出了探究和回答。
该研究首次在时空大框架下研究了51个末次冰期全基因组数据的欧亚个体。与以前静态研究旧时器晚期单一个体基因组不同,这次研究首次展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段完整的人口动态变化情况。
该研究表明:早期现代人中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在很短的时间里下降1.5至3倍。这不能用不同人群混合稀释来解释,很有可能是被迫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末次冰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强烈变暖事件对欧洲人群结构影响很大,欧洲人群在冰期结束时与近东人群出现了很强的联系。
专家分析,这项研究细化地呈现出人类史前的复杂性,揭秘了人类所不了解的过去,未来必将会引起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公众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