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量子卫星已完成总装 将于7月择机发射

2016-05-29 06:14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我国首颗量子卫星将于7月择机发射

新华社电 记者28日从中科院获悉,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7月择机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据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另外潘建伟透露,“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于下半年交付。他说,这一工程将构建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术验证、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平台。结合量子卫星和京沪干线,将初步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在量子通信方面,潘建伟院士带领的团队近年在实用化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方面不断取得国际领先的突破性成果。为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同时将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实验检验扩展到空间尺度,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量子卫星列为首批4颗科学卫星之一,开展基于卫星平台的广域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基础原理检验。

作为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第三颗科学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1年正式立项。经过5年研制,卫星已经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一轮加电测试。在通过出厂评审之后,量子卫星将于今年6月转运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新闻内存

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是啥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专项将研制及发射1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设以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个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为核心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系统。

卫星质量640kg,倾角97.37°,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km的预定轨道。该卫星包括4个有效载荷: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具备两套独立的有效载荷指向机构,通过姿控指向系统协同控制,可与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级的两处光学站同时建立量子光链路。卫星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负责,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制。

量子专项还将建设包括兴隆、乌鲁木齐、德令哈、丽江四个量子通信地面站,以及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的科学应用系统。科学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光电技术研究所共同建设。

卫星发射后,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将投入正式运行,在首席科学家的指挥下,各系统将密切配合,完成包括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科学实验任务。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2017年下半年嫦娥五号登球采样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近日表示,2017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落月采样并返回地球。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

田玉龙是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近日举行的中国航天创新发展情况媒体通气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正在论证的嫦娥四号将在2018年前后实施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具有独创性。此外,根据目前正在制定的2030年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后续我国还将实施对月球南北极着陆探测,并积极开展月球探测、科考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奠定基础。”田玉龙说。

今年,我国正式批准立项了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窗口时间发射,一步实现对火星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

“探火比探月跑得更远,要飞行9个多月。火星探测对探测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轨道设计、测控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智能化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都需要有所突破。”田玉龙说。

田玉龙表示,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和带动性工程。同时,空间科学是全人类的,中国也在寻求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宇宙,近期正在与几个欧洲国家洽谈磋商。

“今年是中国航天规划年,国防科工局将编制完成《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空间科学十三五规划》,发布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组织完成中国首部《航天法》草案编制工作。同时,今年也是航天创新年,将陆续实施多项重大创新任务。”田玉龙说。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