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长七”:火箭最感“舒适” 随行者“能忍则忍”

2016-06-23 01:07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海运“长七”:火箭最感“舒适” 随行者“能忍则忍”

中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漂洋过海来发射”。发射在即,参与海运过程的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其间故事。

海运好比“坐沙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人员王旭说:“火箭走公路、铁路,就像坐‘硬板床’;乘船走海运,就好似坐‘沙发’。”

形容为“坐沙发”,主要基于两点。一方面是看运输方式是否平稳,另一方面是看运输过程是否舒适。

王旭说,考量平稳的项目是过载环境,“主要表现为低频晃动,过载环境差会危害火箭的结构。”他说,型号队伍在火箭的芯一级、芯二级、助推器、整流罩以及它“乘坐”的船上、装载的集装箱上,布置了约30个测点,详细记录火箭运输船起航、抛锚、起锚、靠港,以及多种海况下的过载环境数据和振动环境数据。

以合练箭为例,从天津港运抵海南的过载环境数据不仅优于设计值,而且仅为铁路运输过载环境数据的三分之一、公路运输的二分之一,意味着运输环境平稳、对火箭结构影响较小。

王旭说,“长七”火箭在海运过程中,低于3级海况时,箭体振动环境较为平稳;出现4—5级海况时,船体晃动加剧,箭体振动环境相对恶劣。即使这样,“长七”火箭合练箭海运振动环境的实测数据也远小于公路、铁路运输。

随行者“能忍则忍”

火箭“舒服”,但对随行者来说却有诸多方面需要忍耐。

首先是“晕船”。工艺员国冰曾随“长七”合练箭赴海南发射场,他将此记录为《海运日记》。他告诉记者,当时押船的人共有13人,对他们来说,这一路最不受控的是“晕船”。

“去的时候,从北往南走,大家都没什么感觉。回来的路上,风高浪急,刚出发不久,13个人‘趴’下了八九个。”国冰说。

设计人员王玉波回忆,有两三天几乎完全吃不下东西。不过,随行人员必须每天对火箭的压力状况、系固点紧固程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火箭的安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车间副主任崔蕴告诉记者:“海运路上要带的工具、检查方法、配备的设备,包括哪些检查点比较特殊,都要有专人做记录,还会做标记,为今后海运积累经验。而挑什么样的人跟船,也是其中一项,最好是不晕船的。”

令押船人员记忆深刻的还有“灯火管制”。船舶在夜航时,需要打开“航行灯”以便于船舶间接收信号。为不形成干扰,船舱内的灯光不能透到窗外。

国冰还特别记录下“禁烟”要求:允许在住舱内抽烟,抽烟时烟灰缸内放少量水,抽烟后等烟蒂完全熄灭才可离开,严禁躺在床上抽烟。“同屋的两名同事平时都抽烟,但到了船上,也是能忍则忍。”王玉波说。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