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政厅最新通报,6月18日入梅以来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已造成全省92个县市区1781.26万人次受灾,死亡69人、失踪16人。
截至7日16时统计,紧急转移安置73.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47.5万人次;因灾倒塌房屋2.9万间,严重损坏房屋3.5万间,一般损坏3.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558.3千公顷,其中绝收359.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7亿元。
湖北省自7月6日开展救灾捐赠工作,截至7日17时,已接收捐赠资金328.49万元及雨鞋、照明电池等物资。
据湖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民政厅先后67次向黄冈、随州、恩施、咸宁、孝感、黄石、宜昌、武汉、荆门等地调拨5590顶救灾帐篷、10700张折叠床、400个应急照明灯、103250件(床)衣被等救灾物资。
武警新型救援装备
投入抢险一线
受连日强降雨影响,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仍在持续,武警部队一批新型救援装备陆续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科学救援和抗洪应急处置能力。
江西省彭泽县工业园区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7日被淹,部分位置积水深度超过1米。武警水电二总队紧急调派大功率“龙吸水”应急排水设备赶赴现场。截至8日12时,共排水6万余立方米,水位下降24厘米,预计两天后可排除险情。
据武警水电二总队抗洪前方指挥员熊壮中介绍,利用大功率“龙吸水”专业设备参与城市内涝排险,速度和效率明显提升,在这次南方抗洪抢险中,他们将根据不同任务,使用ET系列步履式挖掘机、无人挖掘机。新型高效环保的挡水墙和板坝子堤技术,可以在20多分钟内筑起25米左右的防渗墙体,是传统沙袋堆砌效率的10多倍。
万余名武警增援官兵向徽鄂湘机动
记者8日从武警部队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在南方抗洪一线抢险救灾的武警官兵已安全转移群众4万余人,加固堤坝73公里,抢运物资6000余吨,挖运土石数57万立方米。增援的万余名武警官兵正分别以摩托化方式向安徽、湖北、湖南方向机动。
湖北武汉、赤壁、钟祥、麻城等地出现内涝,驻守在江汉地区的武警官兵利用冲锋舟和大型机械,封堵堤坝溃口、抢通被毁道路,转移受灾群众。湖南益阳资江全线水位上涨,武警湖南省总队600多名官兵,在新桥河镇、长春镇、大码头三个点,彻夜守护资江大堤,确保洪峰平稳过境。暴雨造成广西环江县龙岩乡、东兴镇出现严重内涝,东兴镇800多名师生被困,武警河池市支队官兵连夜展开救援,奋战4小时把师生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江西彭泽等地多处出现坍塌、管涌、决口,武警水电部队、江西省总队数千名官兵紧急展开救援。
三峡再次消减出库流量缓解中下游汛情
继6日消减出库流量至每秒2.5万立方米左右之后,三峡水库7日再次大幅消减出库流量至每秒2万立方米左右,以缓解长江中下游汛情。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发布的水情信息显示,8日8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2.8万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1.9万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拦蓄流量达9000立方米每秒。
7日8时至8日8时,金沙江上游、沱江、涪江发生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受此影响,三峡入库流量由退转涨,8日8时入库流量较7日8时增加了8000立方米每秒。
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汛情,三峡枢纽6日、7日连续消减出库流量。随着拦蓄流量的增加,三峡水库坝上水位迅速上涨。7日8时至8日8时,三峡水库坝上水位上涨了0.4米。
根据三峡集团发布的水情信息,8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2.7万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2.14万立方米每秒,坝上水位149.62米。
延伸阅读
德国“抗洪神器”没那么神
本报记者 袁云儿
“欧洲有一年大雨,奥地利小镇Grein的多瑙河洪水爆发。但最厉害的是那道抗洪墙,这是在水位上涨前人工临时搭建的,它牢牢地阻挡了洪水,这个抗洪挡板在德国叫做Spundwand,一般由15厘米厚的铝合金压制成长2米的口字型铝梁,质量杠杠的啊!” 7月7日,一篇题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德国人的抗洪神器》的文章开始在微信、微博疯传。
就在“抗洪神器”被众人追捧之时,一篇名为《什么德国抗洪神器,你们是出来搞笑的吧》辟谣帖在微信公众号“讲故事的德语老师”中发布。
首先,那篇文章中出现的“有一年欧洲大雨”、“奥地利小镇Grein”、“临时搭建”等语句,均没有确切的时间、地点,表述非常模糊。“蒸镜子老师”通过检索图片后,发现真实的防水工程,其实名为马赫兰德水坝,是2002年洪灾后,奥地利修建的全国最大的防洪工程,2012年刚刚建成,并非“临时搭建”。
据此,“蒸镜子老师”推断,宣扬“抗洪神器”的文章,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都值得怀疑。此外,他还晒出2013年欧洲洪灾时的抢险照片,照片中,大部分人和中国人一样,用的是沙袋,靠的是人力。
公众号“再深一点”发表《外国的那个“防洪神器”中国为什么不用?》,表示“防洪神器”对地基有要求,需要是混凝土结构,且国内哈尔滨等地也采用过类似防洪墙。新浪微博用户“德国折扣”发表文章《刷爆朋友圈的德国抗洪神器是真的吗?真正的对比》,表示马赫兰德水坝防洪工程的总成本约为16.434亿元,且存在部分漏水渗水现象,并非完美的神器。
经过网友的接力辟谣,目前,有关“抗洪神器”的真相已浮出水面。搜索“抗洪神器”得到的结果,大部分也是辟谣内容。
中国水科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在欧洲曾经参观过这类“抗洪神器”,他表示,这类防洪墙,主要是用来抵御内河道洪水,并不适合我国的大江大河防洪。
“欧洲一些老旧城市,发生洪水的概率非常低,可能几十年水也不会涨上来,同我国年年都可能超警戒水位,要靠堤防来防洪,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城市通常不设堤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发明了这种临时堤防。”程晓陶介绍,这种防洪设施,首先道路上必须要有搁放隔离板的槽,然后有塞柱子的孔。这些平时都是用盖板盖住的,路面仍然平整。一旦洪水来临,把盖板打开,将槽钢竖起来,插入隔离板。同时槽钢之间、隔离板之间,都有防水的橡胶,防止缝隙漏水。并且这些设备都是事先已经设计好,隔离板之类的,都是就近存储在仓库里的,这样才能保证紧急时能够派上用场。
“这样的设施,绝对不适合我们的大江大河,这些河流通常都是几百公里长,不可能都用这样的昂贵设备。此外,国内的堤防都是土堤,也承受不住这种设备。”程晓陶表示,即便是这种防洪墙,如果洪水水位过高,水流速度很快,也需要在挡板后面堆放土袋。
相关新闻
“尼伯特”登陆福建 海浪红色警报发布
记者8日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今年第1号强台风“尼伯特”于今晨在台湾台东太麻里乡沿海登陆,下午进入台湾海峡海域。预计9日中午前后在福建龙海到连江一带沿海再次登陆,最大可能登陆区域为厦门至莆田,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别。随着“尼伯特”逐步逼近我国近海,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海浪警报级别升级为红色,这是今年发布的首个海浪红色警报。
受“尼伯特”影响,预计8日夜间到9日白天,台湾海峡将出现6到9米的狂浪到狂涛区,福建沿岸海域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浙江南部沿岸海域将出现3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区。同时,继续发布风暴潮黄色预警,预计福建省沿海将出现50到150厘米的风暴增水,浙江省温州沿海将出现40到80厘米的风暴增水。
国家海洋预报台提醒相关海域作业的船只及时撤离,回港避浪,切忌冒险出海进行捕鱼作业;沿海相关部门提前关闭沿海危险区域浴场和游乐设施,禁止人员到海边游玩;加强在港渔船和沿海水产养殖防台风工作,摸清港内渔船和在船值守渔民情况,抓紧通知沿海养殖户,提前做好加固或撤离养殖设施。同时做好薄弱和危险地区的海堤加固工作,做好防潮准备。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