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青岛7月14日电(记者 杨维汉 张旭东)历时216天,航程近31000海里,在完成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后,“大洋一号”科考船于14日下午缓缓驶入青岛母港。
大洋深处的海底常有高温热液活动,俗称“海底黑烟囱”。“黑烟囱”喷出多金属硫化物,这就是“大洋一号”此次出航所要寻找的主要目标。2011年,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硫化物勘探合同。在15年合同期内,中国享有西南印度洋中脊勘探合同区1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专属勘探权。
据了解,科研人员在39航次顺利完成电法探测仪应用性试验,在印度洋海盆先后进行了沉积物重力柱取样、海水取样等作业,还调查了印度洋海底稀土,进一步丰富了对印度洋海盆稀土资源特征的认识。
在“大洋一号”执行第39航次的同时,我国的“向阳红10”号船也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同步作业。两艘船互为补充、互相支持,多次交换航次调查所需的备品备件,充分发挥多船作业优势,提高了调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