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创建全国卫生城 发扬干部精神体现为民情怀

2016-07-22 16:50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同路布艺街传统的裁缝店搬迁到万国商场后,更好地为市民量身定制衣服。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在这首极为动感的乐曲声中,龙华区海垦街道的500多位阿姨跳起了广场舞。方英是这支队伍的领队,“我们跳广场舞已经五年了,但跳舞的场所特别不好找,在小区里扰民,去万绿园又太远,现在有了这个大广场,我们太高兴了。”但问及这块地没建广场之前的面貌时,方英用了四个字表述,“不可思议”。

10余家单位协作、1.4万余人次建设、60天时间建成、20万余人受益。2月27日,海口市第一个街边广场——双创广场落成启用。

以前,位于海垦街道三叶西路和滨湖路交叉口的这块36亩空地是大家公认的“糟心地”: 3个临时垃圾站、3个简易修车店、2个洗车点、2家建材商店、数家临时搭建的住宿点和若干块小菜地,还有8个夜宵烧烤摊和多个占道经营的水果蔬菜流动摊点。

“脏、乱、差、臭,屡次整治、屡次反弹。”海垦街道办负责人说,这块“糟心地”给街道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甚至还上了“黑榜”。

出现问题,就一定要解决。如何既能根治“脏乱差”,又能让市民受益?去年12月26日,“双创”广场正式破土动工。“每天都有300多人施工,最多的时候达500多人,人大代表、志愿者、附近群众都会自发来参加义务劳动,参与建设者达到了1.4万多人次。”龙华区负责人介绍,自发劳动、加班加点,35天时间17000平米的广场主体工程完工,60天实现开放,正是发扬了“双创”精神,才会有如此“双创”速度。

“党和政府的心里装着百姓,百姓的心里就会记住他们。”退休干部李恩甫动情地说,双创广场的建成体现了政府的战略眼光和为民情怀,作为海口市民,感到幸福和自豪。

“我们的工人没有一天停工,有时候干通宵,有时候带病坚持工作。”工程队经理周为兴介绍,春节前,海南遇到了四十一年不遇的寒冷天气,冒着严寒,冒着冻雨,工人们穿着两层雨衣加班加点工作。许多人生病了,上午打点滴,下午接着干,“我们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周为兴说。“有人给我们送姜汤,有人给我们送盒饭,虽然天很冷,但心里是热的。”工地管道工人吕双清说。

锣鼓敲起来,舞蹈跳起来,歌儿唱起来,在现如今的双创广场上,老年人跳舞健身、年轻人打场篮球、孩子们有些溜冰、有些嬉戏……

此外,广场还预留了10亩土地,正在规划建设“双创”文化展览馆和美术馆,将来的双创广场将更加多彩美好。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