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老山界

2016-07-29 16:3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翻越老山界

多数人知道老山界,是因为初中语文课本里陆定一《老山界》一文。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的华南第一高峰——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也是成仿吾、陆定一、张震等众多老红军回忆长征时提及最多的一座高山。

论战争的惨烈程度,老山界抵不过湘江;论山高路险,老山界抵不过夹金大雪山,可红军为何对老山界记忆深刻?

从北京乘高铁一路南下,十个半小时后到达兴安北站。老山界,就在兴安县城北约80公里。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和界首红军指挥部旧址,讲解员陈琼、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启海为我们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在兴安、全州进行了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湘江战役,激战七天七夜,损失近4万将士。渡过湘江后,突然得到情报,国民党军已经在通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第五道封锁线,蒋介石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等人据理力争,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向敌人防御薄弱的山区前进,翻越老山界成为唯一选择。

老山界,名为越城岭,又称瑶山,群峰高耸,悬崖峭壁。1934年12月初,红军分三路翻越老山界。一路以中央一、二纵队为主,沿龙塘江过雷公岩上百步陡,从主峰猫儿山的西南面翻越,其他两路分别沿乌龟江和杉木江开进,对中央纵队形成左右两翼保护。

翻越老山界后,红军主力部队到达龙胜休整。龙胜是桂系军阀的势力范围,国民党军力薄弱。红军在此获得了一个喘息机会。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的成仿吾回忆,“大家用两天的时间翻越了老山界,好像打了一次胜仗,疲劳也烟消云散了。走老山界,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翻越老山界前后四五天的时间里,毛泽东的作战主张通过周恩来渗透到当时决策层。博古、李德还想坚持北上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领导人支持毛泽东转兵贵州的主张。

一个月后遵义会议召开,成为长征乃至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老红军忆起长征总是绕不过老山界,因为这里是死里逃生的转折!

如今的老山界猫儿山,已开发成了国家4A级自然风景区。海拔1860米高处,我们从车上下来,体验了一段红军故道。这里有个百平方米大小的坪台,三面是悬崖峭壁,坪台上立着刻有“老山界”三字的嶙峋巨石,旁边还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刻有毛泽东词《十六字令三首》,另一块是《老山界碑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棵三四十米高的“红军树”。再往前50米左右,有红军亭,亭边立有石碑,上刻陆定一1990年题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

在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高田村,我们见到了102岁的支义青老人,除了听力不太好,老人身体很健康,声音洪亮。听说我们是来自北京的记者,老人十分兴奋。

红军过兴安时,支义青20岁,是凤凰嘴渡口的船工。老人拿着拐杖给我们比划当年为红军架浮桥的情形,“把七八艘船首尾连接起来,架在江中间,用树木把船固定,再从乡亲们家里借来门板铺在树木上,就架起了平整的浮桥,红军五六人并排过桥,很快很多人都过了江。我给他们架浮桥,一共七天,给了我七块大洋!”

说着,老人把我们引进里屋,拿出一本兴安县百岁老人集的册子,指着屋里的油、米、面、奶,说:“现在的生活好!国家对我们百岁老人照顾得很好,这些都是政府派人送来的!”

看着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一种沧桑感怀涌上心头:红军长征吃的苦,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走在兴安的街道乡野,五星级酒店、台商投资大型儿童游乐场、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店、国家4A级风景区、光伏产业园、风力发电站,让人目不暇接。小县城里的现代化设施,让我们感受到了今日兴安发展的脚步。

绿色、宜居、富足、幸福的新诗篇,正在这片红军经过的土地上抒写、吟唱。

责任编辑:武子豪(QN0036)  作者:聂忠华 刘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