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血拼”现象有所减少 网友:出境游就该讲究“国际范”

2016-08-02 16:3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谢家乐)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据早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6190万人次。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消费超千亿美元。

但《法制晚报》记者盘点历年数据发现,事实上,我国出境游人数的年增长率并未随人数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2011年,我国出境游人数增长率达到最高峰,为22.4%,随后几年,增长率出现“降温”趋势。同样,出境游消费金额的年增长率也有所放缓,2013年至2015年,出境游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28.2%,低于2011年、2012年。

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游客在出境游首选地日本的“爆买”现象有所减少。据日媒报道,赴日游客第二季度每人平均消费额约为16万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9%。 

针对出境游热,法晚记者从多个渠道随机抽取5000余条网友留言发现,从旅游体验来看,超7成网友在旅行中经常遇到不文明行为;从“扫货”风潮有所减弱来看,71%的人将此归因为国人消费回归理性。 

国人出境游  就该讲究“国际范”

近年来,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旅游客源国,每年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过亿人次,消费超过万亿元。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出境旅游市场正在从自发的、情绪化的增长转向自觉的、理性化的增长。

购物商品的演变正是一个缩影,早期国人出境买奢侈品、买高端商品比较多,而如今,人们的购物清单中化妆品、药品、马桶盖、高压锅等生活用品明显增加。正是因为中国百姓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了,游客的消费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也就不会再那么轻易被打动。这对希望吸引中国游客的国外商家、国内旅行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出境游火爆相伴的也不乏一些不和谐之声。近年来,确实存在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不文明行为,这就要求出行者个人应提高基本品德素质,旅行团应在出行前提前告知抵达国的风俗人情,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也有不少中国游客曾经历被宰被骗、强制买卖、被迫增加自费项目等糟心事。不少人由于语言不通、维权成本高或者不愿打扰出游兴致,被迫选择息事宁人。

境外游的种种乱象,有旅游目的地国家治理不力的原因,也有畸形的旅游经营模式的问题。尤其是后者,成为许多乱象之根源。部分组团社和地接社、商家与导游看准了团体游客在信息掌握和行动能力上的短板,相互勾结、暗藏陷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出境游正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中国游客的“国际范”不仅应体现在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理性购物上,还应体现在对货真价实“国际范”旅游服务的要求上。要勇于对旅游潜规则说“不”,善于依法维权。唯有如此,国人的出境游才能游得舒心、优雅。

王奇 文/谢家乐

责任编辑:李红英(QN00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