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与党员刘朝辉的聊天记录

2016-08-04 15: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微信聊天页面-刘朝辉

34岁 刘朝辉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的一名80后党员

千龙网:作为一名大学生,您似乎并不介意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刘朝辉:对。我2006年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十足的干劲来到了二院699厂64车间。有幸师从于车间德高望重的集团公司首席技师王保森师傅,跟随他学习车工技能。一开始,我总是在加工生产中遇到问题。

后来,我静下心来总结了自身的不足,想试着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于是,我买来大量书籍,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研读,把差距转换为动力,用十二分的努力跟师父学习车工技巧。

从最基本的磨车刀、磨钻头,到简单的车外圆、打顶尖孔、切断,再到复杂的零件成型,我都非常认真的去完成。出徒的时候,我所生产的零件已经达到合格率100%。

千龙网:所谓名师出高徒,您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刘朝辉:2014年“王保森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在二院大力倡导的“导师带徒”大氛围下,我作为师父的大弟子,既当大师哥又当师父,承担起了协助师父培养一线青年技术骨干的重任。

我先后帮助各位师弟完成了“心理安家”的任务,让他们以较快的速度适应新环境,从事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也一直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毫不保留地将自己这些年来学到的操作知识教给师弟们,使他们在技术上迅速提高。

目前为止,我带领的六名师弟大都成为了车间一线生产骨干,其中付依文今年首次参加二院“天剑杯”数控比武,顺利通过初赛、复赛杀入了决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新入职员工中脱颖而出;刘华经过短短一年的培养已经在液压油缸零部件生产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

千龙网:在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您最难忘的?

刘朝辉:2014年,车间承接大批量某型号液压系统生产及总装任务,我带领青年突击队员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带头执行安全规程、严把产品质量关、厉行节约、学习业务技术、创造一流效率业绩。

在生产现场,随处可见胳膊上戴着醒目的“青年突击队”徽章忙碌的身影。24小时的轮换制,“人换机不停”的加班日子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连着加班二十天,无论从精神和体力上都意味着严重的透支,特别是加班到后半夜,寂静的大厂房唯一剩下的就是机床隆隆的作业声,虽然嗡嗡作响,却也让人昏昏欲睡。

虽然加班生产很枯燥,为了完成任务,我和其他青年突击队员们通过各种互动竞赛,使生产变得不再寂寞乏味。在我的带领下,青年突击队圆满完成了车间安排的各项型号任务。

千龙网:你们从事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是很枯燥的,真是这样吗?

 刘朝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心投入总会有回报,当看着黑乎乎、锈巴巴的毛坯料在我手中变成银光锃亮、形态各异的零件时,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我打心眼儿里喜欢我的工作!

我天生有一股子钻劲,平日里空闲时候就喜欢钻研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加工技能。以厂里每次举办的全面质量控制为契机,通过总结和攻关各种油缸活塞加工方式,我与小组成员一起出色的完成了“提高活塞加工质量(QC)小组”课题。

凭着对技术的精益要求和平日里加工经验的累积,在师父指导下,我先后完成了《提高活塞加工质量》、《浅谈提高薄壁零件加工效率》等论文。

2013年,根据自己的加工经验与师父一同撰写的论文《05Cr17Ni4Cu4Nb材料缸筒体的珩磨技术研究》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发表,获得厂二等奖,并将成果与广大青年一同分享。 

“只有大家共同进步,我们的空间才会不断扩大,只有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我们才会不断进步。”这就是我的成功法宝。

责任编辑:武子豪(QN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