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秘史尘封69年

2016-08-18 09:16 中国军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红色特工秘史尘封69年

《潜伏》《风声》的故事有没有原型?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如何活动、工作?在上海江苏路389弄21号藏着一处秘密的三层洋房,想要进到里面,需从上海市水务局的门房进入,绕道院角,才能找到入口。这座“潜藏”着的房子是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当时,地下党员的领导就在这里秘密开会、传递情报,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修缮和重新布展,这一旧址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昨天,记者走进这幢楼房,聆听尘封了69年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父亲的“秘密”家中无人晓

这是一座砖结构、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新式里弄住宅建筑。1945年9月,方行、王辛南夫妇根据上海局领导指示,租下这座三层楼房,作为地下党的活动地点。1947年以后,这里成为党中央派驻上海,管辖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部分党组织工作的秘密领导机关,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不过,这一中共在蒋管区最大的“秘密基地”直到解放时都没有暴露过。

“老百姓在这里感觉不到炮火,那时地下党付出了不知多少艰辛……”记者刚到门口,就听到了从屋里传出的解说声。原来,江苏路街道听说这里已经基本修缮完毕,率先组织干部群众来这里开展党建活动。这天,担任讲解的志愿者林青是位退休语文老师,一个星期前刚接到讲解任务。让林青感到意外的是,在陈列的资料中发现了自己父亲林俊卿的名字。

原来,当年,王辛南和党外人士林俊卿医生出面开办中华医药化验所,原本是新四军的地下药厂,以此对外营业作为掩护。方行、王辛南夫妇曾居住在此处,上海局电台的译电工作也在这里进行。生于1944年的林青还记得,父亲从不让他来这栋房子玩(上海局机关旧址)。直到1986年的一天,林青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你是林先生的儿子吗?我是你大姑妈的老同学,有空到我这儿来,我跟你讲些事情……”电话那头正是王辛南,她也是林俊卿妹妹的同学,林青这才知道父亲与这里的联系。至于王辛南当年是如何说服林俊卿帮助地下党工作的?林俊卿冒着风险为地下党做了哪些事情?林青还是一无所知,他说:“我父亲从来不说,连我妈妈都不知道。”

老房子重新“唤醒”不容易

上海局机关旧址的二楼为方行、王辛南夫妇的卧室及会客厅,如今放置的家具是后人捐赠并按原样布置的。当年,上海局领导来这里开会或商谈工作时,方行、王辛南则负责望风守卫,散会时,再把“客人”送出去。“据说原本楼顶还有绳梯用于紧急逃生,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到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馆长杨芳介绍。

这座旧址原本只在每年博物馆日才开放三天,接着就闭门谢客。“房子太老了,地板全都坏了。”林青说。1992年,上海局机关旧址列入市级文保单位被单独保护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址的周围盖起高楼大厦,这栋房子就这样“睡”在这里。等到着手进行修缮和开放工作时,才发现要把它“唤醒”并不容易。

杨芳回忆到,当时因为太长时间没人管理运营,开放时困难重重。“听说这是上海局机关旧址,大家都非常配合;再加上林老师的志愿讲解,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杨芳表示,上海局机关旧址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展出还新添了“策反工作”板块。上海局于1948年11月成立策反工作委员会,以张执一为书记,委员包括王锡珍(即陈约珥)、李正文、田云樵等人,为了便于工作,很多人“打入敌人内部”,著名的“重庆号”起义就是他们的杰作。

地下党员的贡献需被重视

林青接到上海局机关旧址的解说任务只有一个星期,为了讲好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的故事,他看了很多资料。林青随身携带着《红艳千般》一书,作者是张承宗,他的哥哥张困斋在1949年5月7日与李白、秦鸿钧等烈士一起牺牲于浦东戚家庙。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使李白家喻户晓,而秦鸿钧做着与李白同样的工作。当年,上海局的电台设在打浦桥新新街新新南里315号的阁楼上(今瑞金路409弄),报务员为秦鸿钧。秦鸿钧曾去苏联学习电报,1937年回国在上海建立秘密电台,负责与中共中央华东局通报。林青介绍,当时一些容易被暴露的地下党员会被送到延安根据地培训,但秦鸿钧还掌握着重要情报“密码”,一直难以离开。因为叛徒出卖,秦鸿钧在1949年3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酷刑,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

“那么大的城市,能够在没有一天停电、停水的情况下,安全运行到新政权下的非常少,这就是当时地下党员的功绩。”林青清楚地背出书里的这句话,他对此感慨良多。上海局机关旧址为何一直不为人知晓?林青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里牵涉到太多的“秘密”,许多资料尚有待搜集和核实。另一方面,过去宣传以正面部队为主,对隐秘战线的关注还不够。“因为保密工作,许多人在牺牲时连名字都不知道。他们都是幕后的英雄。” (作者:钟菡)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