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 回应国际社会高度期待

2016-09-04 14:05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方案” 回应国际社会高度期待

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强调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下午3时,习近平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会场。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8年的伟大进程,是探索前行的进程,是真抓实干的进程,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也为擘画全球经济增长新蓝图开出中国“良方”——在创新中开辟增长源泉,在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联动中凝聚互动合力,在包容发展中夯实共赢基础。

习近平称,“这几天,正值钱塘江大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同各位一样,期待着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

新起点上的中国发展  提振全球信心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奋力赶超,再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主席演讲开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正在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中国,牵引着世界的关注。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期待中国的答案。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赢得在场中外嘉宾的热烈掌声。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打消了外界对中国的疑虑,给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说。

行胜于言。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回应世界关切。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

“中国方案”  回应国际社会高度期待

为世界经济巨轮穿越迷雾领航,是G20的重要使命。

“很多国家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但世界经济增长依然疲弱,又叠加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的话,道出了国际社会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担忧。

传统动能面临消退、新动能尚在孕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因素交织……世界经济该走向何方?

去年深秋,在土耳其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对世界经济把准脉、开好方。

G20杭州峰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提出应对之策: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中国提出的G20杭州峰会主题,为世界经济指明了破解增长之困的路径。

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习近平主席开出了“中国药方”:

★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

★建设包容性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四大“格局”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指明方向

如果说促进增长是G20的一项重要使命,那么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则是其重要职责。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如何构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格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构建“四个格局”的倡议,反映了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二十国集团进一步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

从华盛顿到圣彼得堡,从安塔利亚到杭州,二十国集团一路走来,凝聚着各成员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明确了四个重点:

★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  

★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

★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

★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打开中国发展的三大问号

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1日发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之上。

“这反映出国内外需求均呈回升之势,市场价格联动上扬,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继续深入发展。”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说。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推动经济转型是其中的重要体现。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近期发布的一份市场报告指出,从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示出升级趋势,正在从以低利润、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组成,向较高附加值商品的组成过渡。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依然具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和潜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十三五’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中国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在部分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

8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又通过了14项事关改革的文件。

而这样的会议几乎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全面深化改革逐渐进入施工高峰期,正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向纵深推进。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改革开放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从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强势起步到关键之年的协同进击,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改革更事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当前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变了,国内外客观环境变了,但中国仍然具有中高速增长的潜力。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关键还是靠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以重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得益于改革。尝到甜头的中国人民,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从长远看,中国将持续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主动。

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并非轻而易举。2008年,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普遍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减速或保持缓慢增长。

从历史数据看,在1960年达到中等收入的101个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落入陷阱的几率接近九成。

从迈入高收入国家的经验看,适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一些国家长期以来依赖海外投资、贸易进口和外债来支撑经济发展,缺乏独立发展国内经济的能力,成为没能跨越陷阱的失意者。

而从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分析,中国现在达到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当年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发展水平;从收入水平看,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不少人已经迈入上中等收入水平,整体看,属于“脑袋已经进入上中等,身子还在中等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借鉴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在发展路径和政策选择上力避滑入“陷阱”。

“中国正在采取各方面措施,使经济能够实现由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平稳转型。这一深刻转型,将使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社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专题:G20杭州峰会

责任编辑:扆妍妍(QN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