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文姬)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9月决策实施,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天宫一号”到即将发射的“天宫二号”,中国人离自己的梦想又将迈进一步。
别看“天宫二号”和“天宫一号”长得差不多,“里子”变化却很大。“天宫二号”装备更豪华、装载量更大、内部环境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天宫二号”的系统设计是模块化的,也就是说它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这在国内空间领域属于首创。
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展
2011年9月,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之后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其中,“神九”、“神十”为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有人及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2014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天舟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一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进入研制关键阶段,海南航天发射场已基本完工,具备发射条件。
2014年10月初,“天宫二号”实验舱、资源舱单舱总装分别完成了空间应用系统配套设备安装、电缆安装等总装工作。
2015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完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安装并交付电测。这是空间实验室本阶段总装的标志性节点。
2016年9月9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长征二号”F T2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塔架,进行发射演练。
2016年9月12日,发射“天宫二号”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进入加注前准备。这是继“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之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第二次飞行。
未来计划
2016年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2017年,“长征七号”火箭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的验证。
2018年,发射三舱空间站(也就是长期有宇航员照料的空间站的首舱)。
2020年,完成三舱空间站组装工作。
2022年,空间站投入全面运行。随着舱段的增加,最多会有6个舱段,航天员的数量可能从最初的3名增加到6名。
本版文/记者 李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