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5日)10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开展平台和空间应用载荷测试,并于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前,做好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
长征二号FT2火箭与之前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6次飞行。
现场
“天宫”中秋伴月升寰宇
一轮圆满硕大的明月高悬在深寂、清爽的夜空。而远处,湖蓝色的发射塔架中,依偎着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T2火箭。这里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这一夜,长征二号F火箭将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12次飞行。这一次,它将“护驾”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奔赴太空。
戈壁的中秋时节毕竟不同,白天还是日光灼人,暮色降临,却让人有种夜凉如水的感觉。而在距离火箭发射塔架1.5公里处,围满了前来报道这一航天盛事的记者。这里正是发射场安全范围内离火箭最近的位置,巨大的发射塔架似乎触手可及。
“40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王洪志的声音在发射场上空响起。他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第5位零号指挥员。5年前的那个秋天,在他前任的指挥下,天宫一号开启太空之旅。这时候,发射塔架的4层活动平台开始逐层打开,长征二号FT2火箭的真容也渐渐展露在大家的眼前。
此时此刻,已经完成全部使命的天宫一号,正运行在距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上,将在明年下半年陨落。曾经是天宫一号的“备份”的天宫二号,如今作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则整装待发,即将开启它的光荣使命之路。
空旷的戈壁,深邃的夜空,却丝毫没有使这个中秋之夜显得寂寥。一轮皓月当空播撒清辉,皓月之畔就是即将升入寰宇的“天宫”。紧促的口令一个接着一个,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5、4、3、2、1,点火!”22时04分,当发射场又一次响起王洪志的声音,长征二号FT2火箭喷涌出橘红色的烈焰,轰然呼啸着拔地而起。暖色的光芒渐渐冷却,化作另一轮皎洁的“白月”从中秋的满月之畔擦肩而过。在夜空中渐行渐远,闪烁着隐却了“星辉”。而这一刻,人们都沉浸在刚刚“双月比肩”的奇景中,鸦雀无声之后是欢呼和掌声。
相信中国航天史不会忘记,这个中秋团圆之夜,一座“天宫”划过明月,升入寰宇。而它,代表着中国向空间站时代的大步迈进。
对话
总设计师详解“天宫”宜居妙招
昨天,“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了“天宫二号”为满足中期驻留需要,对载人宜居环境进行了重大改善的特点。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告诉记者,“天宫二号”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工作负荷、改善睡眠环境、丰富娱乐条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宜居环境设计,为航天员提供舒适人性化的空间家居环境。
巧妙设计增加活动空间
接受航天员的提议,“天宫二号”为使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也能区分上下,将天花板与地面采用不同色彩加以区分。“‘天宫一号’为了保护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不受撞击伤害,而将四壁都采用软质材料结构。而航天员反映无法踩在坚实的地面上感觉欠佳,因此‘天宫二号’的天花板和地面都采用硬质材料。”
为在有限的面积内最大限度增加舱内活动空间,“天宫二号”在物品存储、管理上的设计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地板是可拆卸的,下面放置着储水箱、通风用的风机等物品,力求合理规划储物空间。”此外,舱内还设计有一个多功能的小桌子,展开时航天员可在其上吃饭、工作、娱乐,不用时还能进行折叠,“舱内空间就那么大,许多物品都采用折叠方式携带,以减小占用空间。”
调光降噪保证睡眠环境
为改善航天员的睡眠环境,天宫二号对室内灯管进行了调整,“过去舱内灯光调到最暗时仍不能保证舒适的睡眠光线,天宫二号的灯光则像台灯一样,可以在睡眠时自主调节。”天宫二号还特别增加了降噪设计,“仪表的声音、地面广播的声音,可以关掉。”
另一项保证航天员睡眠质量的大改进是变曾经轮流值班的制度为两个航天员同步作息,“与地面保持一致,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朱枞鹏告诉记者,天宫二号1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圈,黑夜和白天没有明显分界,而同时作息的好处在于让航天员在较狭小的舱内空间做到互不影响。“我们在睡眠区域安装了无线蓝牙音箱。航天员睡觉时,如需唤醒,我们会在地面通过音箱将他们喊醒。”
健身娱乐丰富太空生活
30天的“旅途”未免有些无聊。航天员“出征”时将携带便携式电脑。“写工作日志、看视频、听音乐、查阅电子书,还能在太空中看《新闻联播》。”天宫二号上还有健身器材,骑自行车、跑步都能完成。由于太空中没有重力,要实现跑步还真不容易。要让航天员“站”在跑步机上,须在肩膀上用橡皮背带拉住,“有弹性的橡皮背带能使航天员在跑步身体上下起伏时,也不脱离跑台。”
为了适应失重的困难环境,这个跑台与一般的跑步机还不同。经过特别的设计,使履带摩擦力减小,“脚一蹬,转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