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聚民 北京门头沟区水峪嘴村村官
千龙网:您好!您在水峪嘴村工作几年了?
徐聚民:我是2014年7月大学毕业就来到水峪嘴村工作,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千龙网:您对这里印象怎么样?后悔做村官吗?
徐聚民:水峪嘴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展现着这个社会最本真的一面。我热爱这份工作,这里的每一个村民我都认识,如果你问我水峪嘴村有多少住户?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316户,557人”。
千龙网:今年8月,您荣获“北京榜样”荣誉称号,可以讲讲这段经历吗?
徐聚民:事情还得从2015年12月说起。2015年12月1日晚上7点多,我和朋友唐宏明在门头沟区野丁路上的一个拐弯处发现前方路面上有一个黑色物体,停车一看,竟然是个昏迷的人躺在路中间。
当时周围空无一人,附近也没有监控设备。那时,“扶不扶”的争论正甚嚣尘上,扶老人被讹的消息也让人人自危。到底扶不扶?犹豫片刻,我想,如果真的遇上讹人的,那只好自认倒霉了。救人要紧,我俩迅速采取行动,将人移到路边并设置路障,随即拨打110。
在等候警察到来的过程中,我用自己曾经学过的救援知识引导昏迷者恢复意识,直至警察到来。
千龙网:请分享一下水峪嘴村目前的管理经验?
徐聚民:这几年管理方式主要可以归结为‘众创众筹、众扶众督’。简单来说,就是村民集思广益、集体决策,集体运作、集体分红,互帮互助,同时还要相互监督。
为了救助村里的老弱病残,缓解当前贫富分化和阶级固化等问题,我们还专门创办了爱心银行,号召村民向爱心银行捐款。从去年7月1日创办至今,爱心银行已开设爱心账户77个,捐款230人次,总储蓄金额3万余元,对两户困难户进行了2万余元的物质和资金救助。村里有位70多岁的老党员奶奶,因为年纪太大,腿脚不方便,不能自己来爱心银行开户,于是专门托人带来50块钱存到爱心银行。她或许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但是她相信村委会是为了村民好,这让我特别感动。
千龙网:水峪嘴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徐聚民:我们想打造一个信息化的、现代化的新农村。
水峪嘴村有3A景区京西古道风景区,我们建立了 “京西古道”微信公众平台,将游客吃住行游的资讯和预订、结算全部进行线上运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景区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
我还编撰了“水峪全书”电子杂志,将有史志记载以来水峪嘴村的历史风物、人文民俗、创业转型全部数字化,分门别类,汇集成反。
除此之外,村内安装了智能水表,村民手机一点就可以购水用水,比城市里还方便;村内事务公开直接用微信推送以及定期发送电子村报,村民不出家门就能了解村庄事务;村民有报修、报损、灾害预防等事情,都可以在线上与村委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