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27日正式贯通。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
规模大、难度大、风险大——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同时有着许多“第一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在中国是第一次,大型钢圆筒成岛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重达8万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法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建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世界之最”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道,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行;桥主体工程靠近香港和澳门机场,必须在限高范围内施工;大桥还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重叠,人们必须在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海洋环境保护。
苏权科表示,正是港珠澳大桥的特殊区位、超级工程的定位,以及建设条件的复杂性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挑战,为此中国桥梁工程建设者们耗费心血,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自主创新精神填补了一系列“中国空白”“世界空白”。
依托强大的“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港珠澳大桥得以大规模采用工厂化制造、海上现场组装的“拼积木”模式进行施工。为了完成105米,重2786吨的“海豚”造型航道桥桥塔的建设,工程人员采用了3200吨和2300吨级大型浮吊船协同作业,实现了钢塔的“海上空中翻转”,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随着桥梁工程的贯通,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面进入岛隧工程完工阶段。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沉管拼接而成,目前完成28节沉放,海底延伸至4860米。
预计大桥全线建成后,香港至珠海、澳门的通行时间将由陆路约3小时、海上约1小时变为陆路半小时。这将极大改善三地间人员往来,为加强港澳和内地经济人员交流提供更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