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重走长征路:娇滴滴的娃娃成了“小战士”

2016-10-10 14:5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娇滴滴的娃娃成了“小战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这场在80年前取得胜利的人类历史伟大壮举,辗转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流;走过荒草地,越过雪山,穿过炮火……两年征程磨砺后的精神品质给当今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个暑假,来自海淀实验小学的28名孩子,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陪同下,兵分三路,深入井冈山、瑞金,遵义和延安,走挑粮小道、编草鞋、参观集中营、听革命故事……孩子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性格上的成长。这周四,孩子们将登上中国剧院,讲述自己的“长征”故事,这些平日里娇滴滴的娃娃们经过洗礼,成长为生活中的“小战士”。

接应我们的大巴车没派上用场

8月3日,这是海淀实验小学带队老师吴京燕和孩子们“长征”路上的第三天。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的一条陡峭小道上已经挤了不少人:这看上去也就是一条普通的山间小道,泥泞、崎岖、陡峭;然而,80多年前,就是在这条小道上,红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时年四十多岁的朱德毅然拿起扁担加入到挑粮队伍之中,在他的带动下,红军战士靠着肩挑背驮把几十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留下了一段佳话。学校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下当年长征路上的举步维艰。

老师们从山脚下望着这穿梭于崇山密林之间的3.1公里羊肠小道,心里直犯嘀咕,“这么难走的路,孩子们能行吗?”临近中午,天气正是要热的时候,近30℃的高温空气里已经开始饱饱地浸满了水汽,不少成人体验团们“曲线救国”:选择先行坐车坐到山顶,再象征性向下走个过场完成自己的“长征”体验。怎么办?都到山脚下了,只能咬牙上了!“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孩子坚持下来!最后发现全程只有我们一路坚持下来!”如今回忆起那艰难的两小时跋涉之旅,随队老师为自己队里的这9个孩子深深地感到骄傲。“全程上坡路,几乎都是只有一人过的窄路,垂直海拔1000米,大人爬起来都挺困难的。我们孩子的精神却一直都很昂扬。中途也有摔倒的,但大家都不用我们老师多么加油鼓劲就坚持登了顶。”

“很累,后背衣服都湿透了,有的地方都快要趴着走了。”来自6年级的孙笑然在爬完这段旅程后,对于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这还是零负担行走,当年的红军战士可是背着东西的,有多不容易就可想而知了。”

几乎在相同的时间里,远在贵州的遵义团们也经历了一场烈日下的“大暴走”:复兴镇到丙安古镇,这是红军战士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一程。临近中午,艳阳高照下,10公里徒步路上的地表温度高达50℃,脚踩一下都能感觉到一阵发烫。为了以防万一,学校安排了一辆大巴车做机动接应。“这车我们都没用上!”6年级的龚子涵唯一的小遗憾是没能好好看看路上的风景,“风景挺好的,但是都顾不上。”龚子涵悄悄算了笔账,按每人每天走8000步来算,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需要走7年才能走完,“我们走的这10公里真的算不上什么。”

听老乡讲那过去的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此次“长征”路上最早出发的延安团带队老师齐国莉的感慨。其实,早从2012年开始,海淀实验小学就对学生进行以长征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从音乐会演出到故事排演再到跟随父母的红色寻访之旅……为了帮助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长征知识,学校还在德育专家的指导下,自主编发了校本教材《长征》。因此,在此次出发前,孩子们对于长征的认知其实并不陌生。

这一次重走长征路,来自六年级的刘一欢在各种革命旧址、博物馆里听到了来自那个年代的更加鲜活的故事。其中,她对毛主席当年参加延安大生产的故事一直念念不忘:大生产时期,毛主席自己也要了块儿田地,种了自己爱吃的辣椒,平时浇水施肥碰到身边警卫员想要帮忙的时候,毛主席从来都是断然拒绝,“这是我自己的土地,你们帮我干了我干什么呢?”适逢外国华侨来到延安考察,毛主席用自己地里种的东西,准备了粗茶淡饭款待对方,没想到却把刚刚领略过蒋介石耗费几百大洋准备的美食的华侨给深深打动了。“毛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很让人能感受到‘人人平等’的作风;同时这个华侨也很打动我,能被粗茶淡饭所吸引,说明是真的很爱国。”刘一欢对这个故事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而遵义支队的姜余辛和潘仲瑜,则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那里受到了一场震撼教育。这场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也是共产党军事史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气概的一幕——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二百余位将军全部集中在了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然而,战争的惨烈程度也让人心碎:红五团政委赵云龙等一千多红军将士壮烈牺牲,张宗逊、杨成武、杨勇、张震等指挥员负伤。最终,红军伤亡三千多人,歼敌三千多人。“爬了那看不到头的几千个台阶到达纪念碑之后,再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的战斗氛围,觉得之前书本上的数字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做双草鞋搓红了大腿

长征路上,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重要历史符号之一莫过于“红军草鞋”了。这次,孩子们也有机会亲自上手,感受了把那个逝去的年代。

“草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连第一步搓草绳也费了我好大劲。”瑞金支队的李嘉芸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为了做出双草鞋,没少受挫,眼看着做示范的老奶奶熟练地将制作麻绳的材料均匀地分成一缕一缕,抽出两缕后就在手中听话地连成了线;可这麻绳到了自己手上,不管怎么搓都搓不出长相相似的花纹来。“我学着老人的样子,将粗麻夹在两腿中间,手和腿都被磨红了也没出个样子,因为用力不当还磨破了一点皮。”李嘉芸吐了吐舌头有些不好意思。“听老师说,再熟练的人,做一只草鞋也要两个小时!想到红军长征时,老乡们争着为红军做草鞋,可见老乡对红军的敬意多高啊。”

人累得不行了旗子也不能倒

几天的行程下来,带队老师都欣慰地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带队老师李春梅坦言,出发时看着火车上叽叽喳喳互相分享着零食的孩子们,心里并不是没有过担心,“我们这里面好多都是娇滴滴的舞蹈团成员,真是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一路上,孩子们的表现不仅让老师们的担忧一扫而空,还收获了不少小惊喜,“回京的火车进站之后,孩子们已经将座位上的桌面、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外出生活几天对于孩子们的自律和自理能力还是有一定提高的。”

短短的几天体验,孩子们对于长征精神的感受又能有多深呢?来自6年级的高亦凡分享了一个细节,“在南泥湾进行拓展训练急行军的时候,我们需要扛着旗子跟在车后一路小跑,当时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就算人累得不行了,旗子也一定不能倒。”

“这样的活动,为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粒长征的种子,让我们的长征精神接力有来人。”海淀实验小学负责人如此表示。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  作者:牛伟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