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
据黄颂平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虽有所下降,但从季度情况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的态势。其中,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实现了同步正增长,逐季企稳迹象逐步显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成亮点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领跑”。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6.76万亿元,增长4.1%,占外贸总值的38.6%。其中,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46.5%,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5%,延续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焕发出新活力,实现显著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8%、对美国出口下降1.9%、对东盟出口下降1.9%,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据黄颂平透露,经初步测算,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4.52万亿元,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4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海关跟商界的合作,促进区域和贸易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便利化。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在进口方面,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量增价跌”的局面依然持续,但价格跌幅均比上半年有所缩窄。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钢材983万吨,增长1%。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5.3%。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8.6%,原油下跌25.9%,成品油下跌16.9%,煤下跌14.8%,铜下跌11.9%,钢材下跌7.4%,跌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
据海关总署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2.7%,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8,这意味着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多换回2.8%的进口商品,表明我国贸易价格条件继续改善。
人民币“入篮”有望提升外贸竞争力
尽管人民币近期呈现贬值态势,但出口降幅却为7个月来最大。对此,黄颂平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和‘一篮子’货币较去年同期有一定贬值,虽然人民币贬值使企业出口从中相对受益,但会使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相应的上升。同时,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加工贸易仍占较大比重,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具体影响较为有限。”
今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黄颂平表示,对外贸企业而言,开展货物贸易进出口、跨境交易投资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可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提升竞争力。
海关总署表示,我国外贸呈现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外贸回稳最重要的是要靠转型升级,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在供给侧上提高水平与在需求侧上填补空白来实现,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