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张道昶介绍航天员应急保障

2016-10-17 14:47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紧急情况下可进发射塔地下室掩体

“载人飞行,人命关天。载人飞行和无人飞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张道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发射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助队员会在队长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协助航天员出舱。

航天员怎样紧急撤离?

张道昶告诉记者,“发射场组织了15人的航天员救助队。航天员入舱之后,他们就会各就各位,在具体位置上待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助队员会在队长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协助航天员出舱。紧急情况下,发射塔架下的地下室可以做掩蔽体。”

张道昶介绍,在航天员进舱后、发射前的时段,如发生意外,可通过防爆电梯或紧急撤离滑道等紧急撤离措施撤离。而在飞行中,则需地面控制系统进行判决,一旦判决异常,飞行员连同返回舱将一同通过逃逸飞行器脱离危险区,保障人身安全。“上升段我们设置了十多种故障模式组织演练,通过逃逸救生系统的可靠状态保证航天员从进舱一直到发射升空入轨的安全。”

发射前航天员在做什么?

张道昶介绍,由于技术的改进,神十一航天员将比以往提前35分钟入舱,即在发射前2小时10分钟进舱。“以后通过对工程总体进行讨论,可能会在下一步空间站阶段的工作中再次进行优化。”那么,航天员从进舱到点火发射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在干什么呢?

这段时间内,他们可不是在悠闲地待命,而是要进行飞船飞行状态确认、生理状况监测及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张道昶举例,比如返回舱、轨道舱舱门的密封性检查,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保证舱内密封后,要关闭舱门。

航天员的箱子里装着什么?

航天员进舱前每人拎着一个小箱子,引起了不少人好奇。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张道昶告诉记者,这个小箱子是用来保持航天服内气体循环的。“为了防止航天员出汗,航天服其实是‘中空’的。这个小箱子里装的,就是用来给航天服‘通风’的小风机。”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孙乐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