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小故事】强渡大渡河

2016-10-19 13: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经会理、德昌、泸沽,来到冕宁,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从离大渡河160多里路的一个庄子里,冒雨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5月24日晚,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当地有“五月安顺不渡江”的古训。

安顺场原名叫紫打地。清同治二年三月十七日(1863年5月14日),太平军32岁的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几万将士,在这里全军覆没,妻儿七人投入大渡河,留下了一段悲壮的哀歌。

蒋介石也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地区。蒋介石狂妄地叫嚣:要让朱毛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毛泽东豪迈地回应:红军绝不当石达开第二。

安顺场是个有近百户人家的小市镇。川军为了防止红军渡河,派两个连在这里防守,把船只抢走、毁坏,只留一条船供他们过往使用。安顺场对岸驻有川军一个团(团的主力在渡口下游十五里处)。要渡过大渡河,必须首先抢占安顺场。

指挥部下达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过河。刘伯承司令和聂荣臻政委特别指示1团团长杨得志:这次渡河,关乎着数万红军的生命!—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

经过研究,战斗部署如下:1团政委黎林率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以吸引对岸川军的那个团;1团团长杨得志率1营冒雨兵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三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

安顺场的守军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他们认为红军还没有出海子边少数民族区呢,因此毫无戒备。

“哪一部分的?”红军尖兵排与守军哨兵接触了。

“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红军战士边回答边扑向敌人。

“砰!”守敌开枪了。红军的火力也从四面一齐吼叫起来。

经20多分钟战斗,红军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条木船。

只见安顺场渡口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河宽约三百米,水深三、四丈。湍急的河水,碰上礁石,卷起老高的白浪。现在一无船工,二无准备,怎么渡河呢?

凫水,河面太宽,水急、浪高、漩涡多,人一下水,就会被急流卷走;架桥,水流每秒四米,别说安桥桩,就连插根木头也困难。唯一的希望就是那只渡船。

1营营长孙继先承担了寻找船工的任务。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找来了帅士高等8名当地船工。

天亮了,雨停了,瓦蓝的天空缀着朵朵白云,被雨水冲洗过的悬崖峭壁显得格外高大。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离渡口一里许,是个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庄,周围筑有半人高的围墙;渡口附近有几个碉堡,四周都是黑色岩石。守敌的主力隐蔽在小村子里,企图等红军渡河部队接近渡口时,来个反冲锋,逼迫红军下水。

团长杨得志命令炮兵连的3门八二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安放在有利阵地上,轻机枪和特等射手也进入河岸阵地。

火力布置好了,剩下的问题就是组织一支渡河奋勇队。1营营长孙继先决定从二连里选派。二连集合在屋子外的场地上,静听着营长宣布被批准的名单:“连长熊尚林,二徘长曾令明,三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克表,四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土张桂成,肖汉尧……”十六个名字叫完了,十六个勇士跨出队伍,排成新的队列。一个个神情严肃,虎彪彪的。

突然,“哇”地一声,一个战士从队伍里冲了出来。他一边哭,一边嚷着:“我也去!我一定要去!”奔向营长。团长杨得志仔细一看,原来是二连的通信员。团长杨得志向孙营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一支英雄的渡河奋勇队组成了:十七个勇士,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还有作业工具。熊尚林担任队长。

7时,强渡开始,队长熊尚林带领十六个勇士跳上渡船,开始强渡。胆颤心惊的守军向红军渡船开火了。

“打!”团长杨得志向炮兵下达命令。神炮手赵章成的炮口早已瞄准了对岸的工事,“通!通!”两下,守军的碉堡飞向半空。机枪子弹象暴风雨一样卷向对岸,8名船工一桨连一桨地挤命划着。

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四周满是子弹打起的浪花。岸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

突然,猛地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一个巨浪,打得小船剧烈地晃荡起来。只见渡船随着巨浪起伏了几下,又平静下来了。

渡船飞速地向北岸前进。对面山上守敌集中火力,企图封锁红军的渡船。一梭子弹突然扫到船上,有个战士急忙捂住自己的手臂。

又见渡船飞快地往下滑去,滑出几十米,一下撞在大礁石上。就在这时,从船上跳下四个船工,他们站在滚滚的急流里,拼命地用背顶着船。船上另外四个船工也尽力用竹篙撑着。

船终于又前进了。

渡船越来越靠近对岸了。渐渐地,只有五、六米了,勇士们不顾守敌疯狂的射击,一齐站了起来,准备跳上岸去。

突然,小村子里冲出一股守敌,涌向渡口。

“给我轰!”团长杨得志大声命令炮手。

“轰!轰!”又是两下巨响, 赵章成射出的迫击炮弹,不偏不歪地在敌群中开了花,接着,李得才的那挺重机枪又叫开了,敌人东倒西歪,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去。

“打!狠狠打!”河岸上扬起一片吼声。敌人溃退了,慌忙地四散奔逃。

在红军猛烈火力掩护下,渡船靠岸了。十七个勇士飞一样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把冲下来的敌人打垮了。勇士们占领了渡口的工事。

守敌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又一次向红军发起反扑,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把红军赶下河去。

红军的炮弹、子弹,又一齐飞向对岸。烟幕中,敌人纷纷倒下。十七位勇士趁此机会,齐声怒吼,猛扑敌群。十七把大刀在敌群中闪着寒光,忽起忽落,左劈右砍。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溃不成军,拼命往北边山后逃跑。

红军胜利地控制了安顺场渡口。

战斗结束后,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李水清把18份慰问品——每人一条印着“祝君平安”的白毛巾、一个搪瓷碗,奖给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多余的一份慰问品,给营长孙继先。

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有力地配合了左翼兵团抢占泸定桥。

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将永远为后人所传颂!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作者: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