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岭山
1935年3月28日夜,徐向前指挥红9军、红30军、红31军主力,兵分三路,强渡嘉陵江天险,向西挺进,拉开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序幕。
为了能早日与中央红军会和,红9军几乎天天行军,天天打仗。长时间的行军打仗,指战员们的脚都磨烂了,一路走来,肿痛难忍,无论谁脱下草鞋,露出的都是一双血迹斑斑、溃烂流脓的脚。
1936年2月,红9军来到了党岭山山脚下。
向守志是红9军76团机枪连的副排长,不到20岁,身材魁梧高大,肩上扛着马克沁重机关枪,负荷比别人重得多。他还是连队收容队负责人之一,不但自己要和部队一起行军,还肩负着帮助体弱和有病人员长征的重任。
战士们整理好行装,带上干辣椒出发了。开始时,还觉得没怎么样。越往上越冷,风越大。队伍走到半山腰时,狂风卷着积雪,积雪裹着沙石,带着一股骇人的啸声而来,打在身上和脸上。
山上天气变化无常,一会下雨,一会又下起雪,再过一会,雪中夹杂着鸡蛋大小的冰雹,砸了下来。红军穿着单衣,湿透的单衣结成了冰,浑身上下冻得发抖。他们大口喘着气,艰难地与冰雪搏斗着。
向守志所在的收容队走在队伍的后面,一边前进,一边收容照顾着伤病掉队的同志。向守志肩上扛着重机枪,一手拄着一个竹棍艰难的行进着。走在他身边的小瞿,是他刚收容的的伤员。十几岁的小瞿负了伤,行军更加困难,向守志一直在拽着他前走。
小瞿喊着:“副排长,我们能不能休息一会儿再走?这样的天气,实在没法走。”
“不行,出发之前先遣队的经验不是已经传达了吗?一休息就可能永远休息下去。”向守志一手拄着竹棍,一手扶着他说。
“我实在走不动了,要不,你把我留下吧?!”小瞿再次哀求。
向守志放开小瞿,紧走几步,跑到前面,然后把手中的竹棍递给他,喘着粗气说:“抓紧!”
小瞿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伸出了冻得发抖的双手。
一步、两步、三步……早已筋疲力尽的向守志艰难地前行。山越来越陡,雪越来越大,风也越来越凶猛。突然一个趔趄,他摔倒在地。 “副排长!”小瞿带着哭腔喊道。就在小瞿准备伸手扶他时,向守志已经吃力地爬了起来。他明白,如果稍一迟缓,就有可能永远爬不起来。此时的向守志,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向守志一面往前走,一面伸出竹棍,把蹲在雪地上的战士拉起来。他还看见了红军各种各样的过雪山方法。
一个红军首长自己下了战马,把受伤掉队的战士扶上了马,对马上的伤员说:“闭上眼,低下头,抓住马鬃!”。一个女红军抓着一匹马的尾巴,艰难地前行。一个红军战士草鞋陷在雪里找不到,只好光着脚走。
到了山顶,风雪更大了,根本看不清道路,山越来来越陡峭,路很滑。突然,向守志看见身边的一个战士滑到了。向守志立即抓住了他的衣服,把手中的竹棍伸向他。战士在向守志的帮助下,抓着竹竿向上爬了起来。
开始下山了。小瞿恢复了些体力,开始自己走了。下到半山腰时,有的战士坐在地雪地上,慢慢向山下滑去。突然,向守志发现从山上滚下一个东西。眼看着就要滚下悬崖,却被一块巨石挡住。那是一名掉队的红军战士!向守志拼尽全力一个冲刺,来到那位战士上方不远的地方,把手中的竹棍伸了下去。
那位血肉模糊的战士艰难地摇了摇头,说:“不要啊,同志!我会把你带下来的。”
向守志吼道:“快点,这是我的职责!”
那位战士痛苦地伸出了左手!向守志刚一用力拉,就被带下去一步。说时迟,那时快,紧随其后的连长一把抓住了向守志单薄的衣服。在三四位收容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那位战士得救了。就在那位战士刚被拉起的一刹那,“轰”地一声巨响,从天而降的巨大雪块把那块石头冲到了悬崖底。
一路下来,向守志用他的竹竿救了20多个战士。
英勇的红9军,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革命情谊,战胜了“神仙山”党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