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
1936年2月,红六军团强渡乌江后,进入了黔、川、滇三省交界的苗族地区,按照中央的指示:部队就地驻扎,集中力量做少数民族的群众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扩大武装,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
天刚刚亮,政治部巡视团谢中光就带着宣传员小陈、小李出发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已爬上半山腰,到了苗寨边。
眼前的苗寨使他们大吃一惊:寨子里一片断垣残壁,空无一人,十几间小竹楼已经被大火烧成了灰烬,废墟上还冒着青烟。所剩的一些竹楼、茅草棚也都破烂不堪,摇摇欲坠。可以看出,这里刚刚遭过洗劫。
谢中光对他俩说:“看来情况比我们想的要严重得多,咱们先分头找人。”
不一会儿,小陈跑来对谢中光说,前边的一间茅草棚里发现了一位苗族老人。
这是一间极度破旧的草棚,门是竹篱笆做的,里面很矮,连身子都直不起来。谢中光借着从屋顶破洞透进来的亮光,见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蜷缩着躺在一块用石头支起来的木板上,身上只盖着一床用稗秆编织成的被盖。老人双目微闭,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干瘦的脸上流露着痛苦的表情。
谢中光忙把随身带的背包打开,用自己的被子给老人盖上。在盖被子的瞬间,他发现老人腿上长着一个碗口大的疮,一股腥臭的脓血正往外渗着。谢中光赶紧叫小李从急救包里取出纱布绷带,给老人包扎起来。看着老人虚弱的样子,可能有好几顿没吃饭了。他又让小陈从干粮袋里拿出米,煮了一锅粥,端到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地喂起他来。渐渐地老人有些清醒了,当他睁开眼睛见到这些陌生人时,那双浑浊的眸子里露出了惊恐的神色。
苗岭
懂苗语的小李和颜悦色地对老人说:“老人家,不要怕,我们是,是咱干人子(方言,意即穷人)自己的队伍,和你们是一家人啊!”
老人的眼睛亮了一下,他看着身上盖的被子,便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老人家,咱们寨子怎么那么多房子被烧,乡亲们都去哪儿了?”小李在一旁问道。
听了这话,老人又闭上了眼睛,沉默不语,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见老人家的顾虑还没有完全打消,他们就把干粮袋、从山上砍来的柴留在屋内,悄悄离开,在对面的柴草棚住下。
夜深了,天空上稀稀疏疏点缀着几颗星星,显得那么孤寂。突然,隐隐约约听到茅草棚外有一阵脚步声。谢中光轻轻爬起来,借着微弱的星光向对面望去,只见两个用黑布蒙面的人,正弯着腰在老人住的草棚门前“嚓”地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小束柴草,举起来就往棚顶上烧。
谢中光一看不好,大吼一声,带着小李、小陈扑了上去。那个纵火者一下子被吓呆了,没等他反应过来,小陈已夺下了他手中着火的柴草,谢中光用尽全力猛地一下把他抱起来摔倒在地,随手扯下了那人的蒙面黑布,并把他反绑在门口的柱子上。另一个蒙面人见状,乘着夜色逃走了。
这时,草棚上劈里啪啦地响着,火快着起来了,小李、小陈赶紧脱下上衣扑打。由于发现及时,火没有蔓延,很快被扑灭了。
小陈把捆在门口柱子上的那个家伙押了进来。 老人一见这家伙,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咬牙切齿,气愤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你这个……狠心的家伙!”说完,便气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原来,这家伙是住在山下的保长,得知红军进寨的消息后,偷偷摸摸地窜进寨来,妄图烧死卧病在床的老人,嫁祸红军,挑起苗族同胞对红军的仇恨。
这时,老人坐起来告诉谢中光:“在你们到来之前,这个坏家伙跑到寨子里,造谣、诬蔑红军,把乡亲们逼得离寨出走。还带人放了一把火,烧了十几家竹楼。”
第二天一早,谢中光做好早饭,给老人送去,只见床上空空的,草棚里也没有人。这下可把他们急坏了,满寨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太阳升上山头,给巍峨的群山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谢中光忽然看见,在灿烂的阳光里走过来一群人,走在前面一瘸一拐的正是那位老大爷,他领着十几位苗族老乡回来了。
谢中光他们帮助苗族老乡舂米、修理破漏的房屋,把一家一户的乡亲们安顿下来。苗族同胞们个个兴高采烈,对红军赞不绝口。
几天愉快的相处后,红军为苗族同胞准备了30支老汉阳步枪和两支驳壳枪,李头人从寨里挑选了30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自卫队。
2月底,红军要转移到安顺地区。一天夜里,红军出发了。
这时,在黑夜的山路上出现了一排火把,由远而近,在黑夜中是那么明亮。不一会儿,火把临近了,原来是乡亲们来为红军送行了。一个个火把被点着了,夜色中,连成了一条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