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举行六中全会新闻发布会

2016-10-29 07:2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宣部举行六中全会新闻发布会

10月28日下午,中宣部举办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全会情况,解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明确总书记核心地位

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首先介绍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基本情况和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主要安排。他说,全会的基本精神和重要成果在全会《公报》中作了集中阐述。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工作,深刻阐明立党兴党、管党治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二是审议通过《准则》和《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围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三是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黄坤明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党中央专门下发意见作出安排。中宣部将认真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全会精神的学习,组织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阐释全会精神,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开展宣讲活动。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黄坤明说,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严治党没有禁区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吴玉良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他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正风肃纪、标本兼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

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坚持问题导向,不贪大求全,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增强现实针对性;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同时抓住“关键少数”,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坚持务实管用,兼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炼管用的实招。

新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重大观点和举措160多条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我党继1980年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来,首次出台文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齐玉说,准则从12个方面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

与36年前颁布的准则相比,新准则提出了重大观点和重大举措160多条。比如,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涉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和解释,严禁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等。

齐玉表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他们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高级干部,给我们党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所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

声音

“没一个国家靠腐败发展经济

吴玉良表示,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党内监督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对行使公权力的所有公职人员的监督也实行全覆盖,包括非政府部门的腐败也将纳入监督。所有的公职人员如果因为腐败触犯了法律,就要依法受到惩处。

对“反腐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论调,吴玉良说,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靠腐败来发展经济的,如果有,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自身的内在规律,但都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严查权钱交易等。

回应

贪官是否判死刑全由法定

近来,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热播,很多群众热议反腐败话题。对此,吴玉良说:“热议反映了民心。”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舆论好评的背后,就是党心民心所向。

对境外媒体记者提出的“是不是贪官都不会被判处死刑”的问题,吴玉良表示,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纪法分开、纪严于法,依据党章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进行执纪审查。对涉嫌犯罪的,在作出党纪处分之后,再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具体量刑由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而对“是否选择性反腐”的问题,吴玉良说,反腐败完全出于公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

对故意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共反腐的人士,吴玉良用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形容。他说,遮住持这种论调者眼睛的那片树叶,就是多党竞争制度下你整掉我、我整掉你的思维定式。再用中国老百姓的一句话说,就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王东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