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第十一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了解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作为探月工程三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任务联合研制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单位,在长征五号发射任务中承担了大量关键器件的研制和保障工作,并首次使用国产化软硬件设备替代进口。
“麒麟”替代WINDOWS
长征五号发射升空后,发射画面需要精准的系统进行全程数据传输和处理,并最终发送到显示终端,为工作人员的指挥判定提供依据。这一切,全仰仗于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
专家介绍: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如同一个人的大脑,长征五号发射任务中,首次使用了国产化软硬件设备替代以往的进口设备。服务器、交换机、桌面终端、存储,尤其是自主可控的“麒麟”操作系统替代了传统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国产化设备和软件组成的系统在后台强有力保障着任务的执行。
布下火箭“风筝线”
如果用风筝来比喻航天器的话,测控系统就是风筝线,可以控制航天器。长征五号火箭入轨过程中,陆上测控站、海上测量船、中继卫星系统编织了一条覆盖海、陆、空、天的“通信测控网”,对长征五号实现全覆盖的测控通信。
技术人员介绍:火箭点火升空后,测控系统犹如看不见的风筝线,接收和发送指令,为长征五号顺利发射提供精准的测控技术。
启用天基测量设备
长征五号从点火起飞到飞行器入轨,全程都需要对火箭进行姿态及轨道信息监测,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先生”,是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新一代箭载测量设备——天基测量设备。
中国电科总设计师柴霖介绍:通过先进的中继卫星系统,可以将箭载遥测数据传送给指挥控制中心,这为指挥控制中心对火箭飞行情况进行研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加了火箭飞行测量数据获取的时间长度和可靠性。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