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锋

2016-12-07 09:20 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东北抗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锋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42年1月由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而在中国东北地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就开始了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站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前列,率先开始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历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先锋。

世界法西斯势力崛起扩张 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势力逐渐崛起。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同年11月,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德意日法西斯在反苏反共旗帜下建立起公开的军事联盟,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

在东西方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峻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谋求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最典型的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以求得“一代人的和平”。西方大国纵容默许,听凭法西斯力量发展,结果养痈为患,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严重的灾难。

二战的爆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觉醒,最终促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但事实上这已到了对决的最后关头。而在此之前,弱小国家惨遭出卖和瓜分,虽有少数国家奋起抗争,但在坚持几年后最终归于失败,如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和西班牙内战。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世界人民深受灾难。时至今日,绥靖政策对当今国际政治外交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东北抗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先锋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中共满洲省委于1931年9月19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和决议,号召全国特别是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随即,中共满洲省委做出在各地创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斗争的决定。

1933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发出《1·17宣言》和《1·26指示信》,随后,东北党组织主动争取各种抗日力量,收编改造各种义勇军,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到1933年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斗争的中坚。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发出《六三指示信》和《八一宣言》,其内容是实行全民的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以《1·26指示信》为转折点,东北各地党组织积极贯彻执行统一战线方针,扩大抗日力量。在这方面,南满的杨靖宇和北满的赵尚志堪称表率。到1937年前后,东北抗联达到高峰,先后编成抗日联军11个军,共计约4万余人,在东北各地燃起抗日烽火,形成燎原之势。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历时l4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据日伪统计数字,十多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和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6611次,消灭日伪军18万人。14年的东北抗战是艰苦的,更是残酷的。敌强我弱的形势,使东北抗联遭受了巨大牺牲,参加抗联的4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亚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魏长奎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最早奋起反抗法西斯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一支极为惨烈、悲壮的英雄队伍,并且历经艰难坚持到最后胜利。这与当时其他国家反法西斯战争受挫失败、西方大国奉行绥靖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一完整过程来深入审视、评价东北抗联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东北抗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先锋。(管廷辉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产国际与东北抗联关系的历史考察”负责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