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系列评论之八
徐 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新形势下,面对新发展、新挑战,全体党员要居安思危、练好“内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需要练好“内功”,塑好自我约束的道德修为以及拒腐防变的坚定信念。
一些党员干部疏于对自身的管理,工作中,懒政怠政、失职渎职;面对诱惑时,迷失方向、丧失气节;大是大非前,态度摇摆、立场不坚;私欲膨胀时,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脑后、将党和国家的事业置于身后。他们忘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忘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丧失了理想信念,最终丧失的将是民心。“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发现问题,就要寻根问源、解决问题,不回避、不退缩,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对“四风”至今,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少了形式过场,转变了工作作风;精简了会议文件,缩短了办事流程;杜绝了迎来送往,密切了干群联系;刹住了奢靡享乐,回归清廉务实。4年50余部党内法规的修订出台和狠抓落实,正是中国共产党严于律己的扎实作为。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练好“内功”,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党内监督风气,在严格自律的同时,接受他律、勇于律他。
绝对的权力易滋生腐败。少数党员干部把手中权力当做满足私欲的利器,最终只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党员干部个人腐败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更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民族未来的发展。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不仅要靠每个党员不断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更要充分发挥党纪国法的约束作用,提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对权力的敬畏之心;要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新时期党对监督机制的自我完善,是对党风党纪的坚定维护。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需要练好“内功”,掌握紧跟时代步伐的本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时代在发展,但一些党员干部观念滞后、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求以新思路、新角度、新科技引领发展,反而以传统的老路子、老思维、老办法继续硬干、蛮干、胡干,其结果是造成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生产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
“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念、思路、方法是否对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全面小康的进程。认识到这一点,全体党员就要通过不断交流学习、深入基层、参与实践,扩大知识储备、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办事能力,更好、更踏实地服务人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服务人民,需要全体党员更加凝心聚力、携手同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每一位党员的负责,是对党自身队伍建设的承担,也是对全体人民和民族未来的担当。
系列之一: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95年砥砺奋进,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被国际社会广泛称道的“中国奇迹”,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应牢牢抓住从严治党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有助于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推动从严治党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系列之二:从严治党离不开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并非易事,它需要真切的诚意,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最重要的,是要破除三种障碍:一是信息不对称,群众无从监督;二是渠道不畅通,群众无法监督;三是作用难发挥,群众无心监督。我们需要通过加强信息公开、畅通渠道、明晰对群众监督回应的权责、强化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来厚植群众监督的基础、扩大群众监督的空间、助推群众监督的动力。
系列之三: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事求是掌握民情的基础上准确地分析民意,不仅要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更要将行动和实践踩在“点子”上,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群众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到实惠的事。
系列之四:期待全面从严治党掀开新的篇章
无论准则还是条例,我们党均曾制定实施过,并曾发挥出其在特定阶段的历史作用。但是30多年来,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旧的制度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崭新而生动的实践需要我们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来制定准则、修订条例。
系列之五:全方位构筑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当前,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必须坚持依法依规管党治党,全方位构筑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不断开创党的制度建设新局面。
系列之六:抓好“关键少数”,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要理解抓好“关键少数”的重要意义,就需要运用辩证的哲学思维,充分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中的作用。所谓“关键少数”,一般是事物的最关键部分,虽然数量少,但在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效果最明显,是引领事物发展的最大优势。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和中坚,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会对社会风气、时代风貌的形成和走向产生关键影响。
我们在管党治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