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十三五”开局之年,创新势头强劲,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一批批大国重器的研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一个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创新因子活跃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
2016前三季度,国内发明专利增长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首次跻身世界创新25强,较上年上升4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 弗朗西斯·高锐:中国在生产中进行着知识投入。知识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与以前相比大大提高,以提升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在水下,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成功首潜。在太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圆满完成3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并开展科学实验。在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使用我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登上榜首;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冠华: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得到的广泛共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现在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制,我们把它起名字,叫个“沿路下蛋”,不仅仅要看到它最终的结果,而且要看到它中途不断下蛋,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果,对我们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开局之年,有关创新驱动的举措正逐步完善,引领方向,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