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未来五年我国将研制发射无毒无污染中型运载火箭,开展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启动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实施。
白皮书约11000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发展宗旨、愿景与原则,2011年以来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
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持续提升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基本建成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拓展空间应用深度和广度,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白皮书指出,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未来五年我国将研制发射无毒无污染中型运载火箭,开展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启动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实施。我国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实施环绕和巡视联合探测,开展火星采样返回。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实施发展航天事业的政策与措施,提供有力政策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航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政府认为,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
此次发布的航天白皮书还指出,未来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方案都将进行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并且适时启动。不仅如此,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也将成为我国未来航天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十三五”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要把航天重大工程和部署的各项任务完成好,并通过实施强基工程,解决和克服影响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再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建立比较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未来10年预计发射约100颗卫星,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也为全人类福祉作出新的贡献。中国正启动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攻关,拟命名为“长征九号”,计划2030年左右实现首飞。
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