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记空军某试训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

2017-05-24 00:59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但使龙城飞将在——记空军某试训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

从军37载,飞过6种有人机机型,48岁“高龄”主动改装,成为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

5次转隶,5次转驻,身随令动,一路西进,追寻着梦想的召唤,从繁华都市转战东南沿海,如今扎根大漠戈壁。

齿岁早过知天命,犹有使命比天高。

李浩,一个拥有3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空军飞行员,从驾驭战鹰翱翔蓝天到转进方舱操控无人机,依然使命担当、豪情万丈:“飞行事业在哪里,我就奔赴哪里,组织需要在哪里,我就战斗在哪里!”

男儿本自重横行

南阳,诸葛卧龙躬耕垄亩的地方。

18岁少年李浩,手握一个木头雕成的小飞机,从河南南阳来到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空军某航校,开始了蓝天翱翔的人生之旅。

“男儿本自重横行”,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高适这样定义好男儿。其实,任何时代,从军报国都是好男儿的梦想。“小飞机是父亲给我做的,从小我就崇拜杜凤瑞,那是我们河南人骄傲的英雄飞行员,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飞行员。”李浩说。

当梦想变为现实,注定是毕生的付出。飞行近30年,李浩从初教机飞到高教机,再到战斗机,该有的艰辛,他都经历了;从普通单位飞到王牌部队,该有的荣誉,他也有了。

30年间,李浩从一名空军学员飞成了空军大校。2011年,已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身为空军“王牌师”空一师飞行尖子的他,即将达到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摆在他面前的路似乎很多:退休养老、转业安置、地方高薪聘用、改装无人机。

这年的2月,初春的东北依然雪花飞扬。空军为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从部队选调无人机飞行员的工作全面展开。

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李浩只选最具挑战性的一种:改装无人机!不仅还要飞,而且要远赴东南沿海从“零”开始飞!

这一年,李浩成为空军第一批无人机飞行员。

他并不清晰这个决定关乎怎样的未来,更无法预料会开启一个怎样全新的梦想。

“李浩可选的路很多条,但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好不容易盼到李浩停飞、过踏实日子的妻子张素娟不理解。

为了他那一句“我想继续飞,新组建无人机部队肯定需要人,多年积累的飞行经验正好派上用场”,张素娟不得不重新规划“退休生活”。不曾想,此去经年,随着一次次变迁,这个“江南梦”一路辗转,变成了“戈壁滩”。

2013年,李浩奉命改装某型无人机。

2014年3月,李浩西出阳关,随部队整建制转隶。

2014年7月,为完善无人机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军队战略转型,李浩随部队转隶西北某地。这已是几年里李浩第4次转隶调整,而且是驻地条件最差的一次。怕李浩想不通,一路与李浩相伴的部队副司令员李欣本想打电话做做李浩的工作,没想到,刚说明事情原委,电话的那头李浩毅然表态:让我去哪儿就去哪儿,只要组织上需要我飞,我就一门心思飞下去!

“千里黄云白日曛”过于悲壮,但在李浩眼里,“大漠孤烟”恰似壮士长啸。

当李浩和战友们踏上这座四周空无一物、只长着一簇簇骆驼刺的机场。有的人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荒凉和无依无靠的孤寂,而李浩看到的却是内地机场无法比拟的净空条件和人烟稀少适合实战训练的自然环境。此时的李浩,一腔军人的热血被大漠戈壁的雄浑沸腾着,“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豪气被点燃了!

似乎每一次选择,都举重若轻;似乎每一次远征,都义无反顾。于李浩而言,在他心里这30多年只做过一次选择:

18岁,他选择做一名空军飞行员;

48岁,他依旧选择做一名空军飞行员。

戈壁深处!“这是我全新的战场!”

黄沙百战穿金甲

长河落日,一天的飞行结束。

李浩却迟迟没有走出地面站方舱,戴着花镜端坐操控席,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比对着各种飞行数据。

从歼击机飞行员到无人机飞行员再到无人机飞行教员,李浩引以为傲的2.0“鹰眼”架上了200度老花镜。

戴着眼镜的李浩,依然如他年轻时一样,眼神坚毅、目光灼灼。

“我们起步已经有些晚了,再耽误就会输掉无人机战场的‘入场券’!”案头堆满无人机作战各类资料,电脑里满是无人机作战训练视频数据,记不清自己身份证号码的李浩,却能够对无人机装备各类作战参数如数家珍。

从有人机到无人机,一字之差,随之而来的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知识结构的重塑、能力素质的跃升……

一道道无形的坎儿横亘在李浩面前,挑战着这位年近五旬“老飞”的极限。

从空中转到地面、从座舱转到方舱、从舵杆转到键盘,回想起当初改装,孤独摸索的日日夜夜,李浩想到最时髦的话是“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转型关键在于换脑。凭着30多年飞有人机的经验,李浩原以为可以轻松上手,哪想这恰恰成了“拦路虎”,李浩需要彻底打破固有的“一人一机”思维模式,从零开始建构“多人一机”系统思维。

无人机是系统作战,需要飞行操控、任务载荷等多席位数人协同配合。要想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必须全面掌握多个领域十几门专业知识、工作原理。

“我靠的就是强化记忆,经常整宿地看书,为了提神,烟一包一包抽,经常看到凌晨两三点钟,搞明白一个问题,心里就特别舒服,有成就感。然后去冲个凉,睡得很踏实。”说这话的时候,李浩的眼里流淌着幸福的光芒。

无人机与有人机飞行操控最大的区别是需要通过数据来感知飞行姿态。在有人驾驶飞机上,飞机的飞行姿态,飞行员可以通过全身所有的感观进行感知,能够凭借直觉瞬间作出判断。而对于无人机飞行员而言,对飞行姿态的感知,只能通过面前显示屏幕上不停变动的几百个数据来进行分析判断。这就要求飞行员对每一个数据,甚至是无人机整个系统的飞控逻辑都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就相当于,把每个数字都翻译成空中场景,把地面方舱变成空中座舱,这也就是无人机飞行员必备的情景意识。”李浩这样形象地解释。

为获得这种情景意识,每次模拟飞行前李浩都提前1个小时到位,坐在方舱内反复体会,看数据对比飞行姿态、翻原理联想飞有人机时的空中动作,最终练就了看屏幕数据就条件反射出飞机空中姿态的本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不断前行中,李浩成为了我军精准控制某型无人机第一人。

探路,是为了铺路。边接装边改装边训练,两年时间李浩不仅硬生生在未知领域摸索出一条改装之路,更为后来人铺就了一条“捷径”,将无人机人才培养送上了快车道。在李浩的悉心带教、倾囊相授下,第二批该型无人机飞行员陈永超、应侠、肖育明、蒋伟仅仅用了3个多月就改装完成。

改装无人机以来,李浩先后主导突破了无人机操控和作战运用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提出100多条建议反馈厂家,大大提升了我军无人机运用效能。

“黄沙百战穿金甲”“宝剑锋从磨砺出”。

到了检验战果的时候了,作为新质战斗力生长的“第一茬人”,李浩和他的团队该交出怎样的答卷?

2014年攻击-1型无人机首次参加全军演习、首次实弹攻击。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浩和战友密切协同、操控无人机首发命中目标。

2014年7月“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我军无人机作战力量首次在国际舞台亮相,面对多个国家参演观摩压力,李浩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稳稳操控无人机对蓝军指挥部搜寻确认并首发制敌,有力展示了我国新型无人机作战实力。

2015年,攻击-1型无人机作为受阅装备,首次以无人机方队参加阅兵。

……

无情未必真豪杰

前几天,李浩54岁生日,回东北探亲时,收到一个电动剃须刀的生日礼物,这是女儿李斯特第一次用自己的工资送他的,李浩视如珍宝,回部队时,特意带回来,向战友“炫耀”。

“爸爸,我爱你!”电话那头,女儿每每一句这样平常的问候,李浩总是泪流满面。

妻子在鞍山,女儿在沈阳,他在戈壁。一家人三地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对于这个家庭几近奢侈。

“小时候每周能见一次爸爸,初中后每个月才能见一次,飞无人机后,几年才能见一次,”即便如此,李斯特似乎也没有多大怨言,“但是,每在我重要的日子他总会出现,比如高考。其实,作为军人的孩子,这种承受是必需的。”

不过,最让李斯特开心的还是爸爸在家的时候,“他可会做菜了,一个河南人,把东北的酸菜汆白肉做得比东北还东北,经常还创新菜品,他要不当兵一定是个顶级大厨,他做的什么菜我都爱吃。”

李浩的家庭面临很多困难,父亲身患膀胱癌,岳母股骨头坏死并伴有糖尿病长期卧床。妻子张素娟是这个家庭的支柱。照顾老人、抚养女儿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张素娟一个人身上。每次别人夸她有个好丈夫,张素娟都会在心里默念:“好是好,就是老也见不着……”

但张素娟明白,丈夫干的是大事,怎能拖后腿。跟女儿一样,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李浩在家的时候,“他只要一回家,一定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家庭上,一家人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唱卡拉OK,他唱《我的中国心》的时候,特带劲儿。”

2012年母亲病危,李浩正在外执行任务,电话里那句“等儿子任务结束就回去看您”,竟成了他与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许是经常在外执行任务,陪伴父母的日子少之又少,李浩经常会感慨,感觉父母突然之间就老了,快到来不及多说几句,快到来不及搀扶一下。

很多时候,一名军人的大爱,需要父母妻儿整个家庭来背负。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李浩要放弃优渥的生活,非要到这儿自找苦吃。而李浩的心中自有风景:因为承受过生命之重,因为体会过失去之痛,才能够明白,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倾尽所有,是何其幸福!

“飞行就如同我的生命,除非身体不行了或者组织不需要我了,否则我不会放弃我的生命。”能够继续飞行,能够在改革强军大潮中奋力前行,于李浩而言,已是最大幸福。

“无情未必真豪杰”,面对改革强军大潮,李浩把“天伦之爱”转化为“家国之爱”,倾其全部,是大海一样的胸怀,是天地一样的大爱。

2015年初,一次飞机落地检查,机务人员发现尾翼控制出现异常。为了尽早找到原因,早点排除故障,在刚刚执行飞行任务近3个小时的情况下,李浩顾不上休息吃饭,带着大家一起看回放、深挖故障,3个多小时过去了,却没发现任何异常。

“一定是我们漏掉了,再看一遍。”李浩眼睛一眨不眨,紧盯数据变化。

“就是这里,找到了!快暂停,回放。”李浩的声音让大家一阵欣喜,赶忙在数据上做好记录,这时的李浩已经带人冲进了链路数据柜,打着手电一个一个的机箱巡查,终于在终端接口发现机械故障,并抢修成功。

突然间,一直蹲在地上找接口的李浩一起身便晕了过去,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冒出。此时,大家才想起李老师已经一整天水米未进。

李浩的徒弟们有些受不了的就是李老师的“软杀伤”,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孜孜不倦地反反复复研究讨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正迫切地要把自己全部所学倾囊相授。李浩总是面带微笑说:“我飞不了几年了,就是想让你们早点把翅膀练硬了,去单飞。”

时光易逝,岁月留痕。应侠会贴心地为李老师递上“金嗓子”,陈永超会悄悄把“奥利奥”留给爱吃甜食的“老顽童”。自诩为“飞天小子”的李浩,从来没有像如今这般分秒必争、追着时间跑。他总会望着头顶的蓝天,淡淡地说:“如果可以,能让我再多飞几年该多好!”

此身已许家国,此心已予飞行。37年来,李浩心系强军伟业,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飞行事业中,带教过飞行员25名,有的已达龄停飞,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7年来,他几乎把所有心思都集中在了无人机事业上,编写出《无人机训练条令》等多部条令法规供部队使用,发挥着部队战斗力“孵化器”的重要作用。

按理说,人都有疲了、倦了、累了的时候,但他却总觉得没飞够似的,每次看到头顶上战机飞过,总要站在底下看一会儿,眼神里流露出无尽的遐想……

他知道,他是一名军人,他的事业永远在战场。

他必须有“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担当,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使命!

记者手记

使命担当 军人底色

当李浩即将达到战斗机飞行员最高飞行年限,都以为他将“安全着陆”时,他却毫不犹豫地重新“入伍”无人机部队,展开另一翼全新的飞行翅膀。

这是一种信念:听党指挥、矢志强军。面对改革转型、转隶调动、改飞机型的现实考验,李浩始终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表现出对党和军队的赤胆忠诚、对强军兴军的热烈渴求和对飞行事业的深沉挚爱。

这是一种进取:自我革命、不断超越。李浩不是被动地接受改革、服从改革,而是主动地拥抱改革、投身改革,年近50还敢于重新开始,临近退休还勇做改革的闯将,在不懈拼搏奋进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华丽转身,实现全方位转变重塑,从而将飞行事业推向新的巅峰。

这是一种使命:心系打赢、勇于担当。李浩始终牢记能打仗打胜仗主责主业,面对陌生岗位全新事业,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吃常人没吃过的苦,干常人没干过的事,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胆气为我军新型无人作战力量尽快融入作战体系、形成战斗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担当是实现践行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推动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的必然要求。

这是一种品格:胸怀大局、无私奉献。李浩始终把党、国家和军队事业需求摆在第一位,将个人的小世界融入强国强军的大格局,以“哪里需要哪里搬”“若为强军计、何虑得与失”的党性修养和革命觉悟,从容对待进退走留、名利得失,在强国强军伟大征程中书写出精彩华章。奉献是践行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推动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的精神底色,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李砚洪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