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我国卫星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 被誉为"里程碑式成就"

2017-06-17 01:22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墨子号”登上《科学》杂志封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16日宣布,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于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在空间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称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

“墨子号”卫星过境时,同时与青海德令哈站和云南丽江站两个地面站建立光链路,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地面超过1200公里的两个站之间建立量子纠缠。在关闭局域性漏洞和测量选择漏洞的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以4倍标准偏差违背了贝尔不等式,即在千公里的空间尺度上实现了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

据介绍,这一重要成果为未来开展大尺度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以及开展外太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从百公里级到千公里级,中国量子卫星的成就,让量子通信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并从技术上验证了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未来,利用卫星的中转,甚至可以实现地面上相距数千公里甚至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本次实验成果,也是量子通信向信息安全“终极武器”方向迈出的历史性步伐。

关于“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这被称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但由于量子纠缠非常脆弱,以往国际学界的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只停留在百公里的距离。量子纠缠“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在更远的距离上是否仍然存在?会不会受到引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中科大潘建伟等人组成的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了实验验证。

关于“一步千里”

中国量子卫星此次实现的就是“千里之外”的“鬼魅感应”。从以往百公里级到千公里级,“墨子号”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被《科学》杂志誉为里程碑式成就。“一步千里”,对目前已有的常规通信方式来说并不稀奇,然而在量子通信领域却罕见而珍贵。因为量子地面传输有较大信号损耗。改用卫星从太空中分发,可以大幅缩小信号衰减。这种方式对精度要求极高,好比从万米高空的飞机上扔下一连串硬币,在地面上用存钱罐接住,位置、角度、接收顺序需丝毫不差。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作者:新华社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