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传承工匠精神,升级中国制造,需要先培育"大国巧匠"

2017-09-07 17:26 东北新闻网

来源标题:传承工匠精神,升级中国制造,需要先培育

“工匠精神”被列入十九大前公职人员必须掌握的90个新名词之一。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精致化生产的要求,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把工匠精神比作软件,而硬件则是大国巧匠,没有硬件的支撑,软件就成了空中楼阁。大国巧匠们把工匠精神落实在每一个生产企业,注入到每一件中国制造,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精心打磨、逐步完善,只为打造最优质的产品,最好的质量,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体现更高的中国品质。传承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精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离不开“大国巧匠”。大国巧匠是民族振兴的源泉,大国巧匠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社会要形成“职业不分贵贱,人不分尊卑”的氛围,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平等性,弘扬“劳动光荣”,这是培育大国巧匠的重要任务。

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中的中国,前进的脚步只有坚定沉稳、不走捷径,中国制造的标签才能日益精进,升级为“中国精造”,中国品质的体现也才能更加淋漓尽致。第一个提出“工匠精神”一词,独创“匠士”学位开辟中国职业教育先河的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先生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一流工匠巧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中国的教育要学德国、日本。

德国的教育是一个更加重视动手(劳动)的教育。德国教育理念是,劳动者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工人,普通工人、服务员,还是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家都是平等的,要论工资的话,那也都差不太多。甚至体力劳动的人工资还高一些。从小学后就开始分流。这对于学过手艺的人都有体会,许多手艺人如果不是从小就学的话,是不能成大器的,有的技艺超过15岁就学不会了,有的超过12岁就学不会了,有的甚至超过10岁就学不会了,所以德国教育从小学就分流是对的,比如一流的木工、一流的车钳工,一流的裁缝,一流的皮草匠……那都是10岁左右就要开始学的,绝活都要在10几岁就要开始练。在德国的文化里一个杰出教授和一个杰出的手艺人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有丰厚的报酬,他们都能愉快地生活。

日本的教育体现在 “改善”两个字上,所有一切都在改善当中,所以日本人在各方面都很细致,这些细致始于改善,而改善又增加了细致。这两个国家的教育文化里,匠人的培养已深入人心。他们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巧匠,有匠心,有匠魂的大国巧匠。

反观,我们中国传统教育,最糟糕的一个地方就是望子成龙的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本质是后面的“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当官,有权有势。哪怕当不了官,也要通过读书,争取将来花最少的力气,动口不动手,挣最多的钱。这样的理念,本质是自私和利益!这样的理念,自然是培养不出大国巧匠的。日本的一流匠人比比皆是。但在中国,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却并不太为人们所关注。两个如此近邻的国家,却有那么大的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主要还是文化。那就是我们这个国家还需强化“职业不分贵贱,人不分尊卑”的社会风气。手艺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

培养大国巧匠,全社会要重温墨家思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人不分尊卑,各种职业不分贵贱。也就是说,一个摸鼠标的跟一个摸斧头的人必须是平等的,搞导弹的和买茶叶蛋的人也是平等的。全社会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地对所有职务和职业的人一样相互尊重,不能有所不同。墨家是哲学、思想、实践融为一体的,最和世界文明、特别是当代文明接轨。墨家思想就是讲究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人不分尊卑。”

匠士学位创始人聂圣哲把普通的木工培养成匠士巧匠,从2003年至今,已培养出了400多名木工匠士。2014年,“匠士”李涅在世界木文化节上捧起了奖杯。2015年4月,在土耳其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木家具制作邀请赛上,“匠士”吴忌作为中国唯一参赛代表获得传统工艺奖,成为9名最终获奖者之一。2016年3月25日,在“2016·国际青年家具制作大奖赛”上,中国唯一参赛选手“匠士”徐长军在70多个国家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绩突出,荣获评委会授予的技能(technique)大奖。给匠士授予匠士学位,带匠士帽、着匠士服、开匠士毕业典礼,开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此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木工匠士和大学教授一样享有同等的荣誉,一样受到尊重。

“这些年,公司一线产业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新的提高。”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洪家光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转变观念,愿意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这对于积累青年技术型人才、发扬工匠精神意义重大。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机芯艺术创作室主任李家琦希望十九大的召开,能让企业中从事制造业的蓝领工人获得更高的荣誉感,“让更多的年轻人以从事一线工作为荣,以掌握一项技能为荣,我也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带领团队为振兴民族工业再攀高峰。”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工匠精神”建设支撑的文化、社会氛围和舆论土壤,使具有“工匠精神”大国巧匠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在社会上有地位,在人格上受尊重。树立匠之社会氛围,孕育匠人为本,这是践行、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首要任务,始于意识,作于点滴,成于大国巧匠之价值。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高端制造的今天,中国制造要成功突围并迈上发展新台阶,必须坚持中国精造、精造、再精造,升级创新驱动,而支撑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是大国巧匠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众多一流的现代大国巧匠,才能高高挺起制造强国的脊梁。

正如“大国巧匠”概念提出者聂圣哲所说:“巨匠有绝活,巧手铸心工”,这是木工画家齐白石的感慨,也应该所有工匠应该具备的价值理念。匠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练就一身绝活,“巧手定乾坤,纤指画昆仑”,要的就是这股子巧劲和细致,要的就是妙手回春的定力……而这些内涵,只有“大国巧匠”这样的概念才能装得下。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