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看不见的“路”,看得见的“安全”——解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2017-09-30 01:22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看不见的“路”,看得见的“安全”——解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连接中国两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方式很多,远有中国大陆首条全线建成高速公路的国道主干线“京沪高速”,近有时速达到350千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经过长达42个月的建设,一条“京沪干线”于9月29日宣告开通。不同于此前任何一条路,在地图上是看不到它的。

线路全称是“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项目”,全长2000余千米,利用现有光纤,通过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终端系统实现量子密钥分发。

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神秘的量子越来越“平易近人”。众所周知,量子通信的特点是无条件安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团队在2016年实现了404千米的量子通信安全距离,进一步奠定了城际量子通信的基础。

新建成的“京沪干线”效果如何?中国科学家当日迫不及待地进行验证。“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北京控制中心发出一个口令,交通银行从上海向北京转账,交易过程利用“京沪干线”量子保密进行加密。

接着,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使用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与济南、合肥、上海等分会场进行现场通话。

看上去似乎与往常的网络交易、视频通话没什么两样。潘建伟回答了中新社记者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份不会被别人窃取,数据不会被别人篡改,信息也不会遭到泄露。”他说,交通银行的转账不会被“截胡”,白春礼与分会场人员的对话也不会被第三方窃听。

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聂际敏透露,“京沪干线”全线路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包括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用户已尝到量子加密传输的“甜头”。

白春礼认为,量子通信将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得以大规模应用,“京沪干线”还将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领域的上下游企业。

当然,在中国科学家设想的星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里,“京沪干线”仅是其中一环。让潘建伟及其同事感到振奋的是,29日进行的实验表明,“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成功建立起天地链路。

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的“墨子号”,现在每日都会经过中国境内的兴隆地面站和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从天上分发量子密钥。如今“墨子号+京沪干线”,即“星路链接+光纤链接”远近结合,为将来建成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坚实一步。

当日北京与奥地利之间就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借助“墨子号”与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建立的量子通信,潘建伟向昔日恩师、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介绍中方研究进展,双方相谈甚欢。

面对现阶段取得的成功,中国科学家也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推广新技术之前需要较长时间的测试,要让千家万户都走上这条“京沪干线”,更需要降低成本。

潘建伟希望在国家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覆盖全国的“多横多纵”网络。他畅想着,再过10至15年,每一位普通用户都可方便地购买密钥,全民享受量子通信带来的安全。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