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2017-12-25 01:48 新华网

来源标题: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水污了,水清了;山秃了,山绿了;人哭了,人笑了……从“荒山恶水”变回“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记者一路追寻,去探访其中的转换之“道”。

由“废”而“绿”,战天斗地拼命干

“画上的富春山居秀润淡雅,现在的富春江又变得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在富春江边长大的赵银海说。杭州富阳区,正是黄公望在近700年前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然而,有千年造纸历史的富阳,曾一度陷入美丽发展难两全的困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富春江两岸“家家造纸、户户开厂”,从业者近十万人。“低小散”的模式能耗高、污染重,每年1.6亿吨污水汇入富春江,长期粗放生产累积的环境包袱越来越重。

“哪怕收入下滑、经济下行,转型升级也必须做!”富阳区春江街道副主任寿平丰说,2013年开始,富阳坚决推动造纸行业转型升级,6轮整治关停近400家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水体,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又见“富春山居图”,考验的是“舍得”的智慧。而要失而复得,还必须“战天斗地”。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但始于清末的开围放垦,逐渐把这里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原。

196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69人来到塞罕坝,成为第一批建设者。他们开始了漫长的林场建设。现年77岁的赵振宇回忆:“一个窝铺住进20人,没有门板,就用草苫子代替。早上起来,屋内到处是冰霜,褥子冻结在炕上。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

经过一代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的塞罕坝早已重现生机。“宜林地都已种完,剩下的全是人力挖不动的硬骨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陈智卿说:“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利用勾机挖……5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已完成7.5万亩石质荒山造林。再有2年,剩下的1.4万亩将全部绿化。”

由“绿”而“富”,延长生态产业链

绿了山水,红了产业。记者发现,“绿水青山”一旦唤回,就是一条基于优良生态环境的长长的产业链。

福建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本世纪以来,长汀掀起水土流失治理大会战。1997年就从山东青岛搬来长汀县居住的马雪梅,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丈夫举债承包了南安村一片叫“塘尾角”的荒山,大量引种耐贫瘠的杨梅树。

种树、种草、养鸡、养猪……十多年过去了,荒山重新披绿,马雪梅家里也盖起了三层新楼房;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了,开始接手管理自家的养殖污水处理厂。

三堆子,原是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上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上游大量原始森林被采伐,三堆子到处是光溜溜的山头,乱石成堆。

1998年,国家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现年50岁的三堆子护林员张体建回忆:“男职工每次背40棵树苗,女职工每次背20棵树苗。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身上的衣服打湿一遍又一遍……”

艰苦奋斗换来了金沙江畔森林生态系统的逐渐完善,也把一座传统工矿城市推上了转型新路。去冬今春,前往攀枝花康养度假的“候鸟老人”已达15万人次。最近,攀枝花又发布了全国首个康养产业地方标准,与18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康养产业城市联盟。

休闲娱乐、山货销售、生态种植、康养度假……借“绿”生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在演绎新的故事。在杭州富阳区,“富春硅谷小镇”瞄准光缆、安防、生物医药等领域,已签约近百家种子企业,带动富春江两岸从传统造纸向高新产业转型。

由“富”而“美”,创新机制保“容颜”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坚定守护大自然,还要进一步创新机制,让“绿水青山”永葆秀美“容颜”。

近年来,富阳区一些不知名的小河流、小水潭都有了自己的“沟渠长”、“池塘长”。“家门口的小微水体就是水环境的‘毛细血管’,虽不起眼,但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最为密切。”富阳区治水办常务副主任何郁芳说,今年富阳完成了36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整治,不少水塘、河道里种上了荷花、睡莲,一个个曾经的“臭水塘”已成一处处新风景。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坚持大力推进林权改革和涉林保险,并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福建投入补偿资金35亿元,大多补偿到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

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目前已完成试点面积约17.6万亩,初步测算林农从中直接受益超过3亿元。

福建武平县农民梁汉才说,受制于限伐政策,他家2000多亩山林过去“一棵树都动不了”。2015年,他将400多亩山林以60多万元“赎买”给了武平县天源林业有限公司。

老梁说,虽然比直接砍树少卖了钱,但也省了很多麻烦,“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水源区里的林子保留下来了”。(采写记者:陈俊、郎秋红、涂洪长、曹国厂、朱涵、胡旭、杨华、赵鸿宇、叶含勇、吴茂辉)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