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山东:补齐“精神短板”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2018-02-25 00:35 新华网

来源标题:山东:补齐“精神短板”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新华社济南2月24日电 走进山东省平阴县绿泽画院,随处可见来自周边农村生活贫困的残疾人,他们脸上大都洋溢着笑容,眼神里透着自信。

“现在每年能挣1万多块钱。我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了,不用再什么都依赖父母了。”在画院的一间画室里,30岁的脑瘫患者孙国栋停下手中的画笔,笑嘻嘻地对记者说。

来绿泽画院学油画之前,孙国栋每天都待在家里,没有任何收入。为了照顾他,父母没法到城里打工赚钱。“自己摔倒了都站不起来。现在通过绘画锻炼,手抬得比以前高了。画院里有吃有住,有人照顾,父母可以放心地出去挣钱了。”孙国栋说。

针对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弱、技术水平差、“不知道怎么干”等问题,山东省各地开展实用技能免费培训,围绕农家乐、柳编、大蒜包装、油画石刻等特色产业和“大嫂”“大姐”等家政品牌进行,运用“田间课堂”“大篷车下乡”等模式,让贫困人口愿意学、方便学、学得会、用得上,由“不会干”到“学着干”。

像孙国栋一样,劳动能力有限的残疾人都可以免费到绿泽画院学习油画。学习合格后,与画院签劳动合同,享受“五险”待遇,每月领1000到3000元不等的工资。目前,工作生活在这里的近百名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一些贫困人口没想法、缺激情,坐等政府送小康。在脱贫攻坚中,山东省把思想扶贫摆在重要位置,让“没想法”的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

57岁的臧章建在山东省鄄城县曾是出了名的懒汉,每天的日子就是吃完饭到街上转悠一圈然后睡觉。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他看到村里脱贫的人过的日子后,萌生了自己也要过好一点的想法。如今,他已经开起豆腐坊,每天纯收入40元以上,省市电视台报道后,他又成为示范带动别人脱贫的“明星”。

扶贫干部风里来雨里去,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牺牲。山东省把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通过媒体宣传、文艺创作、电影电视等不同形式,讲给群众听,写给群众看。许多贫困户打心眼里认识到他们到底是“为了谁,图了啥”。枣庄市63岁的贫困户侯以林在日记中写道:“各级政府对我帮扶照顾,我很感谢。我要尽快脱贫,减轻国家负担。”

在农村,青年结婚后大多与父母分户居住。有的子女不孝顺,年老体弱的父母往往因此陷入贫困。把父母推向社会、推给政府,会助长不良风气,越帮越多、越扶越贫。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充分释放孝老敬亲的文化积淀,为脱贫攻坚提供文化养分。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刘家营村孝德广场上,墙上画着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公示栏里贴着村里党员的孝老敬亲承诺书。刘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太增说:“敬老爱幼、互帮互助已成为村里的风气,不孝之子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每年陪父母体检一次;每年陪父母过生日,亲手为父母做祝寿菜;你的每一个开心事,要第一个告诉父母……翻开刘家营村的德孝工作实施方案,类似这样温馨的规定还有很多。

在儒家“孝文化”的引领下,山东省有的村对孝顺的子女登红榜表扬,对不孝顺的上黑榜警示。不少村里还成立了养老理事会,设立孝善基金,通过子女拿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定期发放钱物给老人。目前山东各地建立孝善基金1万多个,募集资金2.53亿元,惠及60多万老年人。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邵琨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