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看“闷闷儿”的孩子

2018-07-23 14:06 千龙网

来源标题:看“闷闷儿”的孩子

说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不由得从我脑海蹦出一个词来“看闷闷儿”。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看“大闷闷儿”,那首带有顽皮趣味儿的童谣至今还在耳边回响:汽车来了我不怕,我给汽车打电话;汽车一拉鼻儿,拉到和平门儿;汽车一拐弯儿,轧我小脚尖儿……那时候,孩子一哭,大人就这样哄孩子:别哭,别哭,咱们看“大闷闷儿”去了。那“大闷闷儿”,就是今天睁开眼睛遍地都是的汽车。

是的,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确实把汽车当成稀罕玩意:看闷闷儿、坐大汽车,可以说是比当上皇帝还美的“天大好事”。当时,我家住在昌平县百善公社上东廓大队,后来,还改成了上东廓村革命委员会。那个年代去一趟北京比“搬山”还难。记得小时候我和母亲去北京表姐家,从上东廓村要步行4里路到松兰堡车站等长途车。长途车啊,长途车,一等就是两个小时;有时,即将走到车站,已经“猫”着公交车的“后影儿”,可怎么追也追不上,只好等下一趟车。大冬天,在冰天雪地里等车的滋味,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长大成人,结婚前与未婚妻去昌平县城购物,愣是一人骑一辆自行车,挎着两个小筐儿,买点镜子、掸子、暖瓶等简单的家什。我清楚地记得:妻子即将分娩,深更半夜,村里愣是没有一辆汽车,只得跑出一里路远的村北头,敲开老孙家的门,急急火火用手扶拖拉机将妻子送往医院;又从牛奶场借来一辆毛驴车,才把妻子和孩子从医院接回家。那时候,坐汽车比登天还难。也别说,父亲、母亲还真坐了一回专用汽车,那是父亲、母亲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那是父母与儿女永别的人生句号……

时过境迁,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终于挺直了腰杆儿!如今,家门口建起了专70路汽车总站,父老乡亲坐公交车就可直达地铁昌平线。乘地铁,逛京城,是父母那代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回首往事,童年时“看闷闷儿”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如今,村里的父老乡亲遇到节假日走亲访友“打的”也是常事;不少腰包鼓起来的村民还置备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轿车”。最近,村里还发生这样一件事:由26个“土哥们土姐妹”组成的旅行团,愣是坐飞机去了一趟华东5市,游览了黄浦江、寒山寺、西湖等著名景点。乡下人外出旅游,已成为追求人生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时尚。

如今,那个喜欢吃手指头、一心想看“闷闷儿”的孩子,已是年近六旬的“老头儿”了;我不仅坐过汽车、火车,还坐过轮船、飞机;这几年,我带着老伴,不仅游览了华东5市,还去了内蒙古呼伦贝尔,感受浓郁的草原风情;远游椰林古寨、海角天涯;我们还登上美丽的宝岛台湾呢!

是改革开放,让“乡下人”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崭新变化。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喜欢吃手指头、一心想看“闷闷儿”的孩子了……

文/李复国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李复国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