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

2018-03-05 14:43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

报告摘要: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解读

消除“小学化”倾向 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7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分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普及和普惠两个指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这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指标。

二是体制机制目标,理顺管理和办园两个体制,建立成本分担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机制,落实政府在规划、普惠性资源配置、投入、队伍建设、监管及推进公平等方面的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质量目标,建立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办园行为,消除“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加强幼儿园监管,是整体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是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要研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建立科学导向,引导各地完善分类定级质量评估体系,激励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落实县级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准入、安全、卫生保健、营养膳食、保育教育、经费使用和收费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推进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

三是健全教研指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落实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研指导网络。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

四是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幼儿学籍管理、幼儿园动态监管和学前教育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五是积极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宣传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报告摘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解读

满足公平优质义务教育需求 今年实现85%的县达均衡

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介绍,为了满足群众对公平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前,全国有2379个县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81%。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吉林、安徽、山东、湖北等11个省(市)整体通过评估认定。

据各地接受实地检查时所报数据统计,自2013年启动督导评估认定以来,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不断增加,新建改扩建学校约26万所(含多次改扩建学校的重复统计),增加学位2725万个,补充教师172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43万人次。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2018年,教育部将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实现全国85%的县达到基本均衡目标。

报告摘要: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解读

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专项治理六类不规范行为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同时,要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确保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目标。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当前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此外,对于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据介绍,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教学行为兼治,通过打“组合拳”系统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王思思 李洁 陈斯 武玉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