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委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租赁场地办园

2018-03-07 14:5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多渠道扩园办园 提高幼师待遇

人口出生高峰到来与二孩政策放开等问题叠加,让学前教育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回应民众关切,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对学前教育进行论述。来自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备受鼓舞的同时,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租赁场地办园

“我从2008年到全国政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亲身经历了学前教育从几乎没有人提及的话题,变成今天两会很多代表委员们在谈论的社会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昨天在教育界别的小组会上感慨。

刘焱委员表示,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入园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教育资源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送孩子就近上“好幼儿园”的需要。以北京市为例,根据此前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到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来看,北京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近20万个;经过一年努力,目前缺口仍在17万到18万之间。“政府报告中提到的‘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建议,为了解决学位不足问题,首先,规划部门要调高新建的配建幼儿园面积标准,适当扩容;其次,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我认为,有条件的小学向学前班打通可以是一个方向。”此外,他认为,国有房产管理单位可以在资源统筹的基础上,对闲置场地进行改造,为学前教育机构腾出一定学位;同时还应推广“以租代建”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学前教育机构租赁社会机构场地,从而缩短建设周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技术监管只是辅助

队伍建设才是关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对此,刘焱委员表示,学前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的婴幼儿,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政府与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但是,仅仅通过这种监管手段,是否就能够真正办出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刘焱委员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要办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治本之道不是去安装摄像头,而是切切实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幼师拥有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增强幼教行业的社会吸引力,能够让更多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投身幼教事业。”

刘焱委员介绍说,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三个特征多年来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链。打破这个循环链,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尊重和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打破这个循环链的症结。”

全国政协委员、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同样认为,要让家长放心和安心,一支有师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解决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等方式,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正面典型的宣传,让幼教行业从业人员以及专业在读学生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加入到幼儿教育行列。此外,柳茹委员认为,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还应建立行业的准入机制,提高准入门槛。

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须先明确发展目标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就学前教育立法进行调研,并已经启动程序,目的是为学前教育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刘林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前教育立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其推进难点之一,在于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目前对学前教育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普及学前教育,一种是将其纳入义务教育。”刘林委员表示,这两种声音的区别在于政府和家庭责任的分担,“如果纳入义务教育,那就是具有强制力的,政府自然要分担更大的责任;而如果只是普及,那么家庭和政府则要共同承担。”因此,要推进学前教育的立法,相关部门就要尽快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家庭、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社会公众关心的几个关键点的管理,比如师资和场地问题等。

柳茹委员表示,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的另一关键,是要解决全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样一来,在具体的尺度把握上才能有更好的设计。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作者: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