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英代表: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2018-03-07 18:56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周淑英代表: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李函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表示,一些“非遗”项目存在传承中断的风险,如果不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承方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失。为此她建议,应将“非遗”纳入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促进“非遗”创新发展。

周淑英代表是在做客“2018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时做出上述表述的。作为首批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的第三代传人,周淑英将窗花等剪纸形式,创新为收藏品、装饰品,并融入冬奥会、民俗等多种元素,从形式、题材、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周淑英代表建议,我国应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专业课程,引入展示展演、参观见学、实践操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公益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优秀师资队伍提升教学,培养“非遗”高层次人才,完善相应教学设施场馆保障教学,将教育教学打造为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周淑英代表表示,很多中小学已开始为青少年举办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推广传承中国优秀“非遗”文化。这将成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创新意识。在她看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作者:李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