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揭秘琼州跨海建桥面临两大难题

2018-03-09 13:41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春节大雾琼州海峡封港 建设跨海大桥被热议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揭秘——琼州跨海建桥面临两大难题

刚刚结束不久的春节长假,前往海南旅游的游客,返程时因大雾天气封港停航,经历了一场上万辆车滞留海口,交通堵塞长达30小时的悲惨遭遇。于是,网上有关在琼州海峡建一座跨海大桥缓解航船运载压力的呼声四起。对此,《法制晚报》记者昨晚专访了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他表示,相对于港珠澳大桥,琼州海峡要建一座跨海大桥难度系数很大。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湾水深最深也才20多米,琼州海峡最深处则超过100米,这样的基础不好做。

另外,琼州海峡的海沟岩石覆盖层埋得很深,自然条件要比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湾恶劣很多。

难产背后

水深超百米 大桥基础难做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被誉为“黄金水道”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三大海峡之一,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海峡南北两岸岸线呈锯齿状,岬角、海湾相间。北岸自东向西分布有红崖角、排尾角、屿角、教尾角。岬角由玄武岩构成,其间组成红坎湾、海安湾和教尾湾。

早在2010年初,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广东省湛江市交通部门表示,将斥资1400多亿元,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此跨海大桥分上下两层,其中铁路桥为四线,设计客车时速16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120公里,公路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报道还称,琼州跨海大桥将在2012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如今,都已是2018年年初了,琼州跨海大桥仍躺在规划图纸上,迟迟不见动工开建的影子。那么,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技术难度让其如此难产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向本报记者透露,他曾多次参加琼州跨海大桥的论证会。“这里面最大的技术难度就是水深基础不好做。当时此跨海大桥有东线、西线等三个施工方案。此海峡最长的是38公里,水深60多米;距离两岸最近的线路为18公里,水深超过100米。而港珠澳大桥水深最深处则为20多米,修建琼州跨海大桥的技术难度要比港珠澳大桥大很多。”

他还表示,琼州海峡海沟比较深、海床覆盖层岩石亦埋得较深,形成暗礁险滩,水自然环境恶劣,风速、涌流等风险不好预测,这也加大了修建琼州跨海大桥的技术难度。

记者注意到,就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论是琼州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修与不修,尚在研究论证阶段,目前仍没有明确结论。“早些年,海南省、广东省、原铁道部等相关部门曾对琼州海峡跨海交通工程展开过调研。这项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可行性,还关系到生态、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非常复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各方面进一步评估。”

他山之石

港珠澳大桥风速测了四五年

建设琼州跨海大桥的消息炒了近十年仍未动工开建,已经修建好的港珠澳大桥所经历与破解的各种技术难题,或许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据苏权科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中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前后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超长外海沉管隧道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形象地说,就是将桥梁和隧道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用大型设备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在海上拼装,在海底对接。

“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湾水深最深可达20多米,而我们在海底埋入沉管隧道时,又深入下去20多米。这样,沉管隧道等于是被插进了近50米的基槽中。而每一节沉管有8万吨重,总共有33个沉管被拼接组装成海底隧道,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苏权科如是说。另外,修建港珠澳大桥还要考虑波浪、海流、海水成分浓度,这些都作为港珠澳大桥在建设时期的质量风险评估数据被长期监测。再者,气象条件也很重要。他们当时在海湾中间的三角岛上,还有珠海九州岛上建了几个风塔,光风速就测了四五年。

苏权科最后还向记者表示,在克服了上述各种技术障碍因素外,还要考虑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防止对白海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侵害。所有这些方面,均在修建港珠澳大桥时,做了慎之又慎的预案风险评估与机制处理。

相关新闻

委员建议修建烟大海底隧道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罗永章建议设计修建全长123公里的海底隧道,其两端分别是辽宁大连和山东烟台。这一跨度也将使得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约51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烟台蓬莱到大连旅顺直线距离约106公里,而陆上交通多绕行1500公里以上,乘船需要6-8个小时,且每年有1个多月因风浪不能通航。”罗永章的提案中如是写道。

海底隧道把烟台和大连原来的交通终端,变成了交通枢纽。汽车和货运司机也愿意走更近的道路,而不是再绕行超过1500公里。罗永章还和记者畅想了一下他心中的海底隧道,“开通两条,一条走火车,一条走汽车。”

罗永章在提案中也论证了烟大海底隧道带来的机遇。罗永章指出,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将渤海海峡C型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D型交通,化天堑为通途,化终端为枢纽,形成从黑龙江到海南纵贯南北11省市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已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符合“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的战略布局,具有一系列深远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估算,修建跨海通道整体投资大约在2600亿元左右。罗永章看来,修建隧道所需的费用并不是大问题,“国家可以筹一部分资,也可以引入民间资本。”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张蕊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