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委员 :9成基础科研投入“吃不饱”

2018-03-09 15:54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9成基础科研投入“吃不饱”

科技经费投入仅5.2%为基础研究经费,而发达国家通常为15%至25%;基础科研投入的90%以上是政府财政投入……针对基础科研“吃不饱”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呼吁,对基础科研支持类公益机构给予更多认同和制度政策便利,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共同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行动中。

基础科研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对于中国实现前沿科技的世界“领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虽然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持续增长,但相比应用研究,基础科研还“吃不饱”。总体投入不足,2017年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为822.9亿元,占研发总投入的5.2%,而据国家统计局解读,此项指标在发达国家通常为15%至25%。我国的基础科研投入主要靠政府,社会参与度低,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潜力尚未被有效激发。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数据显示,政府财政投入占整个基础科研投入的90%以上。而美国自1978年起非政府部门基础科学研发投入就超过联邦政府投入,且一直保持在两倍以上的规模。

社会力量可发挥更多作用支持基础科研和科学家,其广泛性和包容性是国家科研资金与方向的有益补充。比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知名科学大奖均由个人或家族捐赠,美国由私人成立的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机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通过向研究人员提供灵活、长期的资金支持,已走出180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5位诺贝尔奖得主。沈南鹏建议,应大力宣传基础科研重要性,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给科学家更多直接现金奖励和实际支持。政府与媒体加强对基础科研发展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公众捐赠意愿,丰富社会捐赠渠道,鼓励建立非营利机构,发起更多支持科研的奖项等;在科研经费之外,对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更多奖金上的支持。 X133   

本报记者 阎彤 摄 J124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孙颖